(上下册合编)
五年级上册。
一、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
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二、p7第3课**【研究**的成因】
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
三、p10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
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
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
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
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p56第20课蒸发。
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
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实验结束时,比较出:加热可以加快蒸发。
通风、蒸发面积大两个条件好对比。
七、p58第21课沸腾【研究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八、p60第22课凝结【研究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温水,同时盖上一个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过一会儿,看到冷瓷盘上有水珠,而热瓷盘上没有。
总结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九、p62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研究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结冰】
此实验需要冰块、食盐、冷开水。把冷开水倒入试管,放上温度计,再把此装置放入冰块和食盐的混合物中。过一会儿,会看到试管内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是0℃。
十、p65第24课小水滴的旅行。
一)模拟雨的形成。
课本p65**中两幅都行。此实验需要少许冰块。
二)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在热水杯的水蒸气上方,放一个较冷瓷盘(上方放冰块)。过一会儿,瓷盘上有一些小水珠,可称为“露”。
用一深色金属盒盛上冰和盐的混合物,使金属盒保持较低温度,放在含水蒸气较多的湿手帕上。过一会儿,金属外壁上有小冰晶出现,可称为“霜”。
总结:露是水蒸气遇冷0℃以上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五年级下册。
一、p3第1课食物到**去了【研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把舌根翘起出的唾沫快)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发现:
无唾液的变蓝,有唾液的不变蓝。说明: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二、p6第2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人的各种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水、广口瓶、胶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
实验步骤】在通过游戏捏鼻憋气后,学生会提出“人为什么总不停呼吸?”这时,引导学生研究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什么不同。可以做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1:比较呼出和吸进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2、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把玻璃片移开一小口,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内,看到火立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三、p14—15第5课凸透镜【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放大、聚光作用比较容易**,重点是成像作用。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大致成一直线,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能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放大或缩小的像,实验能总结出: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四、p18第7课保护眼睛【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准备两个直径相同、凸度不同的两个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再让“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向远处移动蜡烛,图像模糊;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凸度较小的能形成清晰像,看清了远处物体。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报告单五年级一班
实验三 一天,小明和小军在溪边玩耍,小明对小军说 你发现没有,这里的石头都是圆的,和路上的石头不一样,路上的石头有棱角。小军看后连连点头,但是却疑惑不解。请你帮他们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 可能是由于水的冲刷和石头互相碰撞的结果。我的材料 有盖的大口玻璃瓶 或塑料瓶 水 棱角分明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汇总全册
实验一 假期里,爸爸带着小军外出旅游,他们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在那里小军看到神奇独特的火山群,于是小军疑惑的问爸爸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请试着帮爸爸给小军解答一下,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 火山的形成可能和地下的压力有关我的方案 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操作
上下册合编 六年级上册。一 p14第5课蜡烛的变化。方法有 1 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2 点燃。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 蜡烛在点燃 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点燃的现象是 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 燃烧时发出光和热 冒出烟。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 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