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下册

发布 2023-03-26 17:45:28 阅读 5311

第1课 《笠翁对韵》(节选一风对雨)

一、教学目标 :

1、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傍晚。

青春:指春天。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3、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4、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5、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2 课《笠翁对韵》节选二(河对汉)

一、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河对汉》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小组合作学习。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反馈汇报。

1、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2、重点点拨:

河、汉:指天河。

奇:单数偶:双数。

吹竹:吹奏主管类乐器。

弹丝:弹奏丝弦类乐器。

三、活动广角。

1、了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

2、与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对联。

四、成长袋。

认真填写。第 3 课、《小儿语》

一、教学目的。

1、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导入: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出示课题。

二、感悟品德。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4、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

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第 4 课《治家格言》

一、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朗读感悟。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句。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第 5 课《治家格言》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

2、能够初步理解、鉴赏经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自己的个性。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动作,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这是在做什么?(模仿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种地汗流颊背的模样。)

二、教授新课。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重点文言文如何断句。

2、学生自读以正读音。

3、强调易错的字词,师领读,学生跟读:粥、思、物力维艰、毋。

4、分小组讨论:

读完了这段话,你知道了那些话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6、你还有什么疑惑,共同来解决。

7、教师点拨:针对不懂得地方个别解决。重点理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三、练习实践。

1、四人一组熟读,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发音。

2、班内展示: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3、尝试鼓励背诵这段话。

4、各种形式的背诵这段话。

四、课程拓展。

1、说一说:我们生活、学习所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们?

2、演一演: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怎样做?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又该怎么做?

第 6 课《 名贤集》(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2、《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2、重点句子:

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拓展延伸。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第 7 课《 名贤集》(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第 8 课《逢老人》

一、教学目标:

1、读懂《逢老人》,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指名学生感情诵背已经学过的《山行》、《江雪》、《枫桥夜舶》三首古诗。

2、出示《逢老人》。

(二)、看图质疑。

欣赏课文插图,思考:

1、你看到了什么呢?

2、这些都是古诗里面所写到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吗?引出——课文插图中的老人是谁呢?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备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科书 试用 一年级 下册 备课人 杨翠萍。周利利。20xx年2月。9 幼女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教学难点 理解诵读...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

孔子 上 1 教材分析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 仁,礼,和中庸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2 理解孔子思想产...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 不学礼无以立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 4 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的 1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