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研兴校为目标,继续推进学科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拓宽学生的视野,遵照国家规定,我校开设了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以此推动学校的科研水平。
二、背景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地方课程。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古代诗歌,辞赋、传统节日、书法名家、绘画名作、齐鲁名人、名胜古迹、政治人物、宫殿园林等,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四、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五、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六、教学措施:
每周一节,每节一课,注重小组合作的前置性学习,课堂的汇报交流。开展分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活动等。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了对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并能尝试自己来写一些。
2、《笠翁对韵》节选(二)
问题提出:同学们,我们上次学习了《笠翁对韵》的一部分,大家还想知道一些其他的么?
教学目的:1、搜集身边的对联。
2、自己试着写几句。
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句,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比赛。
三、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四、交流收集的对联。
五、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教后记:学完之后,同学们能够很快的背诵。但是由于同学们年纪太小,他们在自由背诵中不能很好的遵守纪律。
3、《小儿语》
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慌张,要镇静的道理。学了本课以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有意愿付诸于现实生活。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有意愿付诸于现实生活。
6、《名贤集》(一)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2、重点句子:
3、翻译:4、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教后记: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名贤集》的知识,并能背诵本课所学知识。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
孔子 上 1 教材分析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 仁,礼,和中庸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2 理解孔子思想产...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 不学礼无以立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 4 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的 1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一
声律启蒙。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对联。2.熟读小韵句。3.自己试着写几句 重点与难点 自己写几句。学习资源 网络 传统文化。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配乐简介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 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