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一年级

发布 2023-04-04 01:21:28 阅读 5176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标: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搜集对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立翁诗他的号。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

2、讲解第一段。

1)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2)苍穹: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傍晚。

青春:指春天。

3)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分组读。

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五、作业。把课文回家读熟,明白其含义。

第二课时。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3、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4、这些句子当中都描写了那些事物?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要贴春联。春联必须对仗工整,合乎韵律。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三、背诵。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让我们进行一次朗读,背诵比赛吧!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你身边的对联。

教后小记:2、笠翁对韵 (节选二)

教学目标:1、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

3、理解明白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前准备:呈现搜集的对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今天大家来学习立翁对韵的另一篇。

二、首先大家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找生起来回答。

三、大家齐背第一篇课文。

四、学习新课。

1、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每一个同学的朗读情况。

二、首先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继续讲解课文。

1、首先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2、下面男生女生分读。

三、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红对绿,雨伯对雷公。……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四、课文中这些句子都描写了那些事物?你能根据课文试着能写几句吗?

五、1、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2、进行一次朗读比赛!

六、课后拓展。

1、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2、留心身边这样的词句。

教后小记:3、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2、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教学准备:准备儿歌。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1、《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找出生字词。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二、1、学生一起说文意。

2、齐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二、学生练习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小组练习,然后男生说上句,女生说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读的又正确,又流利。

四、检查背诵。

五、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后小记: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治家格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我们生活、学习的各种物品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艰辛劳动的人们?

第二课时。一、 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4、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正确理解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孟子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不知,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文读熟,并且流利说出其含义。

第二课时。一、 解决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四、课外拓展。

1、生活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很多,你想到的能有谁呢?

2、古代有哪些品质好的人?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1. 复习有关诗词的课文。

2. 能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3.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4. 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创设生动自然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2.通过学课后小诗的活动,复习有关课文。

学习重点: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二、检查背诵情况:

1、指名背诵。

2、选择性背诵,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熟练的一课进行背诵比赛。

3、分组背诵。

4、抽签背诵。

5、总结背诵情况。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三、从我们学习的这些课文中,你从中受到最深的教育的是那一课呢?

四、谈体会:

五、学习课外小诗。

六、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6《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准备:准备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集《名贤集》。

二、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三、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3、领读课文,并且读熟课文。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一、 继续讲解课文。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总结:

三、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一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一年级 传统文化 教学工作计划。蒋秀华。一 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 艺术乐园 其中第一单元包括17篇课文,第二单元包括 饶口令 温馨点击 不仅介绍了作者 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活动广角 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最后通过 成长袋...

一年级传统文化

课时教案。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1 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 逢老人 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二 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 出示古诗 2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

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年级假期选背传统文化内容。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节选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天子章第二 节选 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