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发布 2023-03-26 17:23:28 阅读 2556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参加人。

9月19地点。

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

认识图形》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

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备课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图形的拼组》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时间参加人。

10月10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

10以内数的组成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这样安排有三点理由:一是分与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应该让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数的组成的实质内容。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记忆的机会与条件。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

这样编排,是因为较小数的组成比较简单,也容易记忆,所以教学的容量可以大一点;较大数的组成比较复杂,记忆需要时间,所以教学的步子放小一点;10的组成与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关系密切,所以单独教学,更突出一点。

备课主。要内容。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3.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数的组成。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时间参加人。

10月26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

备课主要内容。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道例题和许多练习题里,发挥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

如体会了运算的意义,就能知道计算时应该怎样想;应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又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感受。又如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又能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二是从学生认知水平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出发,把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六部分编排,逐渐提升认知要求和认知深度,揭示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1.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算的意义。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教学。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需要很长的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只要求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经过四个阶段的教学,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

2.教学加法和减法计算,引导思路、发展思维、有效练习。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这些数的分与合,很多学生还在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加强算法引导,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计算。

3.改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题材开放,以图画、对话、**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还给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参加人。

11月8地点一年级办公室中心发言人。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

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

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

备课主。要内容。

时的差别。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

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 学科项目。数学。年级。多 少 一些多 少 得多一年级内容。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100以内的数,并学。主备人。组员。二次备课。教材分析。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 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相应...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册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册。周次 第一周到第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备课组长 赵丹 2015 20 16学年 下期。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集体备课 活动流程记录表。备课组长签字 赵丹。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集体备课 活动流程记录表。备课组长签字 赵丹。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参考

学科 年级 一年级数学时间 20xx 03 11 备课组长 xxx 记录人 xxx 参与人员xxx xxx xx xx 中心发言人 xxx 研讨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研讨过程 xxx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一 十 和 百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