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发布 2023-03-26 17:06:28 阅读 3062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陈亚会。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例3。

教材分析 :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有的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采取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知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他们后续学习含有小括号。

一、二级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识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比较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小括号的意义,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1分钟口算比赛。(学生不抄题,直接写得数)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老师最后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从左往右。

二、运用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意义。

1)游戏探索一: 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2)游戏探索二:11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分别站,不靠拢)。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1-2-3=6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分别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是一共有几名同学站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 从11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共减去5人,要先算“2+3”。 老师板书“11 – 2 + 3”并启发学生思考。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1-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1-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并用这个符号表示先算加法?

2)同桌讨论

师:先算右边的加法,你们想在“11-2+3”中添上什么符号? 老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老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家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就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在阅读教材中,理解小括号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景,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计算10-2-3=5和10-(2+3)=5时的区别是什么?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4.在情境演绎和对比练习中,巩固小括号意义。

1)游戏演绎运算过程。 老师在黑板逐一板书下列算式,要求学生用游戏方式,表示算式意义。

14 – 6 – 3 =5 ——14个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分开站),队伍中还剩下5人。

14 -(6 + 3)=5 ——14个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合并站,共是9人),队伍中还剩下5人。

12 – 5 + 4=11 ——12个同学,先走出5人,又回来4人,这时队伍中共有11人12 -(5 + 4)=3 ——12个同学,5人组和4人组一起走出,共走出9人,这时队伍中还剩下3人。

2)看游戏活动,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交叉检查。

10名同学,先走出5人,又回来4人,这时队伍共有几个人?

11名同学,先走出6人,又走出3人(合并站,共是9人),还剩下几个人? 老师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3)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交叉检查。

三.课堂练习。

算一算,比一比。(要求2分钟内完成)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通过做游戏,你们掌握的很好,明白了运算顺序真棒!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为此,本课时以游戏活动为主线,附之“限时完成”的强化活动,注重教学过程中抽象概括,从而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小括号意义。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单位备课年级课题。乔官镇中心小学一年级。主备人备课单元。吴经才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练习 教材第66页 67页 1 通过观察实物,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秋提灯立体图形,知道这些事物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2 在拼 摆 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 抽象思维能力,能用数学...

集体备课一年级数学

10的加减法。课题 10的加减法课型 新授讲课 李芝鲜。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 自主 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2.能够,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学能力。重点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同学熟练的计算10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课题 学科项目。数学。年级。多 少 一些多 少 得多一年级内容。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100以内的数,并学。主备人。组员。二次备课。教材分析。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 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