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小结与思考。
教学目标:1. 通过回顾思考本章内容,梳理本章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
2.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概念,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并会。
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学重点: 梳理本章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将新旧知识形成一人有机的整体,熟练地对有理数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有理数:
2.数轴:3.相反数:
4.绝对值:
5.倒数:6.乘方:
7.科学记数法:
8.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9.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0.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3.运算律: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典型例题:
考点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1】如果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支出30元记作。
a.+30元 b.―30元 c.+80元 d.―80元。
考点2: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例2】的相反数是( )
a.9 b. 9 c. d.
例3】-5的绝对值是。
a.5b.-5cd.-
例4】的倒数为( )
a. b. c.2013 d.-2013
考点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例、―3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2 b.0 c.1 d.―3
例6】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7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0b.b<a c.ab>0 d.|b|<|a|
考点4:有理数的有关运算。
例7】计算-1-2等于( )
a.1b.3c.-1d.-3
例10】-(3)2=(
a.-3 b.3 c.-9 d.9
例11】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3时,则输出的。
数值为 .(用科学记算器计算或笔算)
考点5:科学记数法。
例12】在《关于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第二阶段行动计划(2013-2015)》中,北京市提出了总计约3 960亿元的投资计划.将3 96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应为( )
a. 39.6×102 b. 3.96×103 c. 3.96×104 d. 3.96×104
三、快乐摘星台:(今天你可以摘到多少智慧星★)
1 选择题)(每小题3个★)
1)如下图所示,每个**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bcd2) -4的绝对值是。
a.-4b.4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0是最小的数;③0的相反数是0;④ 0的绝对值是0 ;⑤0的倒数是0.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5)南海资源丰富,其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
的3倍.其中350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0.35×108 b.3.5×107 c.3.5×106 d.35×105
6)式子的值为。
a.-1b. 1c-.2d. 2
2填空题(每小题3个★)
1)若向东走8米记作+8米,则向西走10米应记作___米。
2)如图所示表示整数集合与负数集合,则图中重合部分a处可以填入的数是 .(只需填入一个满足条件的数即可)
3)把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为。
4)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填“>”
5)计算。3解答题(5个★)
1)计算:;
2)计算:(1-+)48)
3)计算:.
4)把下列各数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5)把+6,-2014,,-3.14,0,12﹪,,填到相应的集合里。
正数的集合。
非正数的集合。
整数的集合。
负分数的集合。
6)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3,求:的值。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4 3角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4.3 角。学习目标 1 记住 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对顶角 的定义,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2 记住关于余角 补角 对顶角的性质,并会进行余角和补角的有关运算。学习重点 余角 补角和对顶角的知识应用。学习难点 对对顶角意义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 自学感知。1.什么样的两个...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 1 4有理数的加法一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导学案。班 组姓名 主备教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 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观察 比较 归纳及运算能力。学习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学习方法 合作 法 一 复习回顾 1.一个不等于0的有...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4 从不同方向看。班级姓名。课前预习。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喜欢看刑侦片的同学可能知道,罪犯投入监狱时要从正面,左侧和右侧分别照 你知道为什么吗?2 看课本p16 图1 17 你能分辨出每台摄像机拍到的分别是下面的哪张 abcd归纳 以上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