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0 2血液循环

发布 2023-02-27 09:07:28 阅读 2498

第二节血液循环。

10-2-1心脏。

10-2-2 静脉。

10-2-3动脉。

10-2-4毛细血管。

10-2-5“静脉瓣作用”演示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10-2-6体循环。

10-2-7肺循环。

10-2-8心输出量。

10-2-9每搏输出量。

10-2-10运动对心率影响的测定。

10-2-11心动周期与心率。

10-2-12心音。

10-2-13动脉血压。

10-2-14动脉血压的形成。

10-2-1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0-2-16动脉脉搏。

10-2-17静脉血流与血压。

10-2-18微循环。

第二节血液循环。

10-2-1心脏。

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中空器官。正常**的心脏略大于拳头,重约300克,略呈圆锥形,位于膈上两肺之间,略偏于左侧,心尖位于左下方。心脏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分别以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左右互不相通。

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回流的静脉血,并将其引入右心室。右心室将血泵入肺动脉。左心房接受肺静脉的氧合血液,并将其导入左心室。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3倍,将血推送至全身器官。心脏内有左、右房室瓣和左、右半月瓣,保证血液定向流动。左侧房室瓣为二尖瓣,右侧为三尖瓣。

左侧半月瓣为主动脉瓣,在左心室和主动脉的接合处。右侧为肺动脉瓣,位于右室和肺动脉的接合处。心脏瓣膜闭合时产生心音。

房室瓣关闭产生第一心音,半月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心室壁肌肉和大血管的振动参与心音的形成。心肌具有自身节律性收缩的性能。

心内有特殊的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产生跨膜电位。任何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的因素,均可使内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产生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窦房结具有自发地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心脏的起搏器。

窦房结所形成的冲动沿传导系统下传,产生电流,这种电流传至体表面,在体表面任意两点形成电位差,随着心脏有规律的搏动,产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用仪器记录成连续的曲线即称为心电图。近期研究证明心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如分泌心钠素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

10-2-2 静脉。

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按管径不同可分大、中、小三种类型。与同行的动脉相比较,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血容量大,血流速度慢。

静脉的管壁由内、中、外三层组成,以外层为最厚,较大静脉的内膜常向内折叠形成成对半月形的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系统容量、收集血液流回心房。静脉有深浅之分,浅静脉互相连通、行于皮下。

人体上、下肢的浅静脉很发达,多为中型静脉,从体表能看到或摸到。临床上常选用上肢掌背或脚背静脉作抽血、输血或静脉注射之部位。深静脉通常与同名动脉伴行。

体循环静脉可分三大系统,即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部、上肢和胸背部等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

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静脉血的管道。门静脉系主要收集腹腔内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静脉血进入肝的静脉管道。当静脉瓣机能不全时,会引起静脉扩张和血液淤滞,影响血液回流,称为静脉曲张,常见于静脉瓣分布较多的腿部浅表静脉。

10-2-3动脉。

根据血管内血流的方向,把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分的一类血管总称为动脉。动脉管壁都由内层、中层和外层组成,管壁较厚。内层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中层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外层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

人体中直接起始于心脏的动脉有两条大干,即肺动脉和主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肺动脉把全身返回心脏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暗红色静脉血由右心室送到肺脏。

主动脉把含氧较多的鲜红色动脉血从左心室送到全身。按管径大小不同,动脉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动脉的中层厚,环行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发达,能随血量的增减和血压的高低而胀缩;中动脉的中层管壁平滑肌很发达;小动脉的肌层较薄。

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动脉作舒缩运动,可调节血流和血压。由于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才保证了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动脉管壁组织随年龄而变化。

老年人动脉弹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降低。所以,人在老年时的血压较年轻时的血压高。

10-2-4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又称微血管。分布于各种组织和细胞间的最微细的血管。平均直径7~9微米,数量极多,成网状分布。

管壁主要由一层扁平梭形的内皮细胞构成。最细的毛细血管,一个内皮细胞可围成整个管壁,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外侧基膜上。内皮外有薄层结缔组织,含有外膜细胞。

管壁外还紧贴有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一般借少量细胞间质互相嵌合,在电镜下可见到有的内皮细胞具有窗孔,有的含有吞饮小泡。相邻的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或缝隙连接。

有利于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特别是吞饮小泡对大分子物质的交换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壁具有极大的通透性,是管内血液与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0-2-5“静脉瓣作用”演示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学生对此缺少感性认识。由于标本难以采集,拇指挤压四肢静脉的演示也有局限性,所以它既抽象又晦涩,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此我们设计和制作了静脉瓣作用演示教具。该教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不仅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静脉瓣的作用,也为学生掌握心脏瓣膜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1、静脉取一长30厘米、直径2厘米、壁厚3毫米无色透明的建筑防火塑料管,表示静脉。

2、静脉瓣取一个端封闭的奶嘴(非市面上的“十”字奶嘴),表示静脉瓣。制作时,首先剪去奶嘴基部多余的橡胶膜,使基部最大外径为2厘米,以保证与塑料管内壁吻合;然后,用利刃小心地在奶嘴顶端球冠部分纵向平分为四,使刀缝等长,呈“十”字状,其交叉点位于奶嘴顶端。

3、组装小心地把塑料管从中间一分为二。从其中一节塑料管截口伸进食指,在其内壁距截口1厘米处均匀地涂一圈吸纳胶(汽车配件店有售)或万能胶,再在奶嘴基部外壁也涂一圈胶。稍等片刻,将奶嘴顶端从截口伸进该节塑料管,使奶嘴基部和塑料管内壁涂胶处严密胶合。

接着,用胶将截开的两节塑料管重新胶合为一体。静置一小时许,待胶干燥,静脉瓣作用演示教具即制作成功。

制作时,所有截面都要整齐,防止吻合或胶合不严,影响演示效果。

二、使用。1、从靠近奶嘴基部的塑料管的一端的开口,注入红水(清水+红墨水,表示血液),红水能通过奶嘴不断流出。

2、从靠近奶嘴顶端的塑料管的一端开口,注入红水,红水不能通过奶嘴向下流出。

由此可见,静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10-2-6体循环。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肺除外),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合至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由冠状动脉**心脏血液的循环又叫冠脉循环。

通过血液循环,把氧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把二氧化碳和其他代射产物从组织中运走。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及血管系统间存在的压力差是使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的主要原因。动脉中压力最高,一般在100毫米汞柱左右,毛细血管压在15毫米汞柱左右,静脉压低于15毫米汞柱。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也不同,动脉中较快,静脉中较慢,毛细血管中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10-2-7肺循环。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返回心脏的血液从右心房流人右心室,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其分支达肺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

肺动脉短粗,约平第4胸椎处,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达左肺门分为上下两支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达右肺门分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肺静脉无瓣,左右各二,分别称为左、右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注入左心房上后部。

10-2-8心输出量。

即每分钟输出量的简称,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安静状态下,成年男性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心率75次/分钟,故心输出量约4.5~6升;女性的心输出量比同体重男性的约低10%。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率的升降而增减,剧烈运动时可高达25~35升,麻醉状态则降至2.

5升。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称最大心输出量,它反映心脏健康程度。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超声心**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方法进行测定。

心输出量取决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后者又取决于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和动脉压等。所以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减少,心率过快(180次/分钟),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不足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减少。

心率太慢(低于40次/分钟),心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相应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

10-2-9每搏输出量。

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心舒末期容积(即心室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安静时约50~60%,心肌收缩力越强,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

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等。

10-2-10运动对心率影响的测定。

1.用测定脉搏的方法测定平静站立时的心率(以“次/分”为单位)。

2.原地踏步3分钟后,立即测定心率。

3.平静站立若干分钟,直到心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4.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3分钟,例如快跑或站上、站下一只方凳的运动等,立即测定心率。

5.接着上述测定后,连续测定每分钟心跳次数,直到心率恢复到静止站立时的水平。

想一想,剧烈运动时心率加快的原因是什么?剧烈运动后。心率恢复平静状态,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10-2-11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每分钟心动周期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正常人安静状态时的心率为60~100次/分,平均每分钟约75次。

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心率很快,每分钟可达130次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至15~16岁接近**水平。在成年人中,女性比男性的心率稍快,运动时比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快,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

平时心率较一般人慢。

如以**平均心率75次/分计算,则每一心动周期为 0.8秒。其中心房收缩期为 0.

1秒,舒张期为0.7秒,心室收缩期约为0.3秒,舒张期约为0.

5秒(图4-1)。如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则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主要是舒张期的缩短。

七年级生物学案

七年级生物学讲学稿。课题 形形色色的生物课型 新授执笔 杨富审核 刁树民。班级组号家长签字时间 学习目的 1 通过对生物的分类 识别,了解生物的多样性。2 从实际生活中,结合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3 懂得如何使用讲学稿进行自主 合作学习。学习重点 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过程 一 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案学案 17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寄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思考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重点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案学案 16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师寄语 关注环境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学习目标 1 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 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判断和分析鉴别能力。3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