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5 18:40:28 阅读 9828

信息窗2——青春期女生体重年增长情况。

—中位数。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中位数、平均数各自的特点。

3、《中位数》

信息窗2——青春期女生体重年增长情况。

—中位数。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中位数、平均数各自的特点。

3、体验中位数在数据描述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在家利用微课自学。

活动一 :情境导入,提出质疑。

师: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同学的身体发育提前了,较早的进入了青春期,身高和体重也随之突然增长。像吴昊和潘宇明。这些都成为了同学们和家长时下关心的话题。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自主交流。

师:女生一般在10~12岁进入青春期。下面是丽丽作的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 学生阅读信息。(指明读)

丽丽对处于青春期的11名女生体重的年增长情况作了调查,数据如下:(单位:千克)

师:你认为青春期女生体重的年增长情况怎样呢?(课件)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生:有的同学体重增加很快,有的增加很慢。

师:怎样才能知道青春期女生体重年增长的具体情况呢?

师:用平均数来描述是怎样的?(课件)

生:求出的平均数是6。

生:但是大多数同学的体重年增长的千克数都比6小。只有3位比6大,而且大很多,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

生:用平均数来描述不合适。(课件)

师:用众数呢?(课件)

生:有3个众数,分别是3.5, 4, 4.5,生:众数不只一个,出现的次数也不多,没有很强的代表性。(课件)

师小结:用平均数和众数都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这组数据的体重年增长情况。

活动二:自主学习,构建新知。

师:是不是可以用另一种统计量来反映呢?

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量来描述这组同学体重的年增长情况,这就是“中位数”。(板书课题) 猜猜看,什么是中位数?

师:(课件)自学提示:

1、 你认为什么是中位数?

2、 怎样找中位数?

3、 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中位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师:下面请结合自学提示,自学课本100和101页。

开始自学,汇报交流。

生:我们可以先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一排,然后找出正中间的数。

生:正中间的一个数是4.5,那么4.5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对,这就是有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板书)

师:你认为在这里中位数反映了什么?

生:4.5千克反映了这组同学的身高增长的中等水平(一般水平)情况。

师:中位数在这里更好的反映了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中位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生:在数据相差比较大时,选用中位数比较合适。

师补充:中位数不受较大或较小数的影响,能更好的反映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等水平),这也是中位数的优点。(板书)(课件)

师:利用刚刚学的知识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练一练,我能行:(课件)

下面是丽丽做的另一项调查:

7名女生在整个青春期的身高增长情况如下:(单位:厘米)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5.

师:如果增加1名女生,她的体重增加是27厘米。(课件)

你还能求出这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第二个红点数据)

生:没有中位数。

生:有2个中位数。分别是25和26.

师:它们也有中位数,但不是2个,也是一个哦。小组讨论讨论到底是多少呢?

生:求出中间2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你会计算吗?

生:(25+26)除以2=25.5(课件)

师:谁再来说说该怎样找呢?

生:先从大到小排列,求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师:对,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活动三:概括小结,解除疑问。

师:结合这两种情况,想一想,我们到底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生小结:先有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当是单数个是找最中间的数;当是双数个时找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中位数在统计学中常常扮演“分水岭”(课件)的作用。

能帮助我们对所调查数据的大体趋势做出判断。例如刚刚的中位数25.5可以判断出有一半的女生青春期身高增长超过25.

5厘米。

师:同学们,在青春期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突增变化时,不要感到害怕,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去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四:挑战自我,拓展延伸。

下面利用刚刚总结的方法,来闯第一关(课件)

1、 第一关,填一填。

1) 把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正中间的数是( 3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5 )

2)把.3,这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的数是( 18.4 )和( 18.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8.5 )

2、 第二关,议一议。

在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后,你对它们各有哪些感受?

三种统计量在一组数据里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区别:当一组数据相差比较大时,适合用( 中位数 )来描述。

当一组数据相差比较小时,适合用( 平均数 )来描述。

3、 第三关,辨一辨

为了提高同学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五年级开展投篮比赛,成绩如下:(单位:分)

五(1)班:103 58 57 55 53 52 49

平均数( 61中位数( 55 )

五(2)班:72 70 66 62 50 43 8

平均数( 53中位数( 62 )

通过对比,你认为用哪种统计量来反映各班的投篮水平最合适?为什么?

当受偏大或偏小数的影响,数据相差比较大时,适合用中位数来描述。

当数据相差比较小时,适合用平均数。

4、 第四关,我能行。

在四年级开着了三分钟踢毽子比赛,四(3)班的成绩如下:(单位:个)

平均数( 35 ) 中位数( 34 )

你认为用哪种统计量来反映四(3)班的踢毽子水平最合适?为什么?

当数据相差比较小时,适合用平均数。

5、 第五关,选一选。

针对同学们对统计量的了解,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图书,应该选取( c )。

2)五一班有44人,五二班有40人,要比较期末考试时哪个班成绩高一些,应选取( a )。

3)在青年歌手比赛中,选手想知道自己在全体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b )。

活动五:畅谈收获,自主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活动六:课外知识,调查实践。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也蕴藏着统计学呢。请看。

你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人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

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2、结束语:同学们,统计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描述和分析,让统计学为我们的生活更好服务。下课,同学们再见。《中位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位数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课题 中位数的认识。年级 六年级设计人 王冬平。目标早知道 1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中位数 明确中位数的实际意义。2 掌握求不同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的方法。3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重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应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体验,建立自...

六年级数学《认识中位数》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 认识中位数 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 中位数 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2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3 了解中位数 平均数 众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 自学指导 课本 页内容 1 读课本47页统计表回答下面问题。1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 这半个月的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众数和中位数

认识中位数。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80 8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2 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