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以及本节教材的内容特点,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因此,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设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基于以上认识,上课伊始,通过复习学生熟悉的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唤起学生关于研究立体图形方法的记忆;通过复习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为学习圆锥高的特点及画法埋下伏笔,为学生自主**圆锥的各部分名称、特征以及理解圆锥与圆柱高的区别作铺垫。
2.重视动手操作与课件演示的高效结合。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是解决这一矛盾,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体验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变换的奇妙。
还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的过程及高的画法,使学生对圆锥侧面展开后的形状以及圆锥高的画法有明确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圆锥模型平板。
学生准备圆锥形实物直角三角形硬纸板木棒胶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圆锥的认识)
1.回答教师的提问。
1)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有无数条高,并且长度都相等。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6 cm,高是2 d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二、**新知。(20分钟)
1.圆锥的认识。
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个圆锥形的物体有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触摸圆锥形实物。教师结合实物讲解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特别强调:圆锥曲面上的线不是圆锥的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方法: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把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课件演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观察。
反复演示其操作过程,使学生明确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
1.(1)读题、观察并进行思考。
2)通过触摸圆锥实物,结合教师讲解,尝试总结圆锥的特征: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拿出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并按照教师的演示动手测量圆锥的高。
3.通过**课件,明确: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出来的立体图形是圆锥,并能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丰富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判断。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圆锥的高。(
3.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 cm、5 cm。绕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能获得几个不同的圆锥?它们的高分别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32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对学生及时辅导)
2.完成教材35页1题。
指导学生自由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或圆锥组成的)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锥模型,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
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4.
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教师电子备课记录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形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圆锥,圆锥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圆锥的认识导学案编号4 编制人 王云审核人 刘淡备课日期 2014.3.3 六年级使用人 学习目标。1 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 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观察分析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锥体的特征及高的特点。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 导学案。课题 圆锥的认识课型 新授课六年级教者 陈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锥体的特征及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