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
第六课时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二)授课时间年月日本课知识。
前后联系。教学目标。
教参24页。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
教学难点。书写教案。
参考教案。一、情境的创设。
1.师自我介绍:我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
我既教四(1)班的学生,又教四(2)班的学生。所以,老师爱四(1)班的学生,老师爱四(2)班的学生,老师爱四(1)班和四(2)班的学生。
师:(出示老师介绍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将刚才老师介绍的最后一句话齐读两遍,好吗?2.复习:下面题中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可以先计算“〇”左右两边算式,再比较它们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生: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联系上面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等式就相当于老师爱四(1)班的学。
一、情境的创设。
生,老师爱四(2)班的学生,老师爱四(1)班和四(2)班的学生。)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①题中,6相当于老师,18相当于四(1)班的学生,7相当于四(2)班的学生,爱相当于乘。6乘18相当于我爱老师爱四(1)班的学生,6乘7相当于我爱老师爱四(2)班的学生,6乘18加7相当于老师爱四(1)班和四(2)班的学生。)
二、目标展示。
师:谁来按他的想法说说对第二题的理解?(略,师评价)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小组自学交流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三、自主**小组自学交流汇报。
出示例题:两扇屏风一共有多少块玻璃?(你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师:你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吗?生汇报交流。
1.先算出一扇屏风有多少块玻璃,再算出另一块屏。
风有多少块玻璃,再把两扇屏风的玻璃数加一起。
105(块)
2.先算出一层有多少块玻璃,再数一下有多少层。
21×5=105(块)
师:两种方法求的都是两扇屏风的玻璃数,计算结。
果是相同的,都是105块,所以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12×5+9×5=(12+9)×5
师:我们再联系刚才同学的介绍,大家讨论一下,这个等式是否也能用黑板上的这句话表示?
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生:好象不行。
师:老师这么爱你们,难道你们就不爱老师?生:四(1)班的学生爱老师,四(2)班的学生爱老师,四(1)班和四(2)班的学生都爱老师。
师:好极了!四、专项训练。
课堂练习。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出示教科书24页“试一试”第1题,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交换检查。)
师:通过这个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课堂小结。
师:你能再写出几种像这样的算式?
把学生写出的算式一一板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吗?
生:乘法分配律。
四、专项训练。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学生畅所欲言)
师: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生:(a+b)×c=a×c+b×c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看看书上总结的规律是否就是你们的伟大发现,你们可真了不起。五、质疑答疑。
存在的疑问?若何分配?六、专项训练。
1.填空(a+b)×c=
20+5)×5=×+6×12+4×12=(+2.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25+8)×4 25×4+825×4+8×4(强调易错之处)5×(12+4)5×12+5×412×5+4×5(不同表达形式)125×(3×8)125×8×3125×3+125×8(分配律与结合律的区分)师:(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一个数”在算式中指乘数还是被乘数?(都可以,结合上式讲)
2)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这个数”指什么数?(加深理解)七、综合训练练一练。
五、质疑答疑。
六、专项训练。
八、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与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称作乘法的三大运算定律,在以后的计算中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三个定律,使计算简便。
七、综合训练。
八课堂总结。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优秀教案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向光会。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20xx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乘法运算律 例4教学目标 1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2 经历观察 归纳 猜想 推理 验证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概括能力。3 体验到数学与生活...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律信息窗2教案青岛版
2019 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律信息窗2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运用猜测 举例 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2 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设计理念 1 体现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3 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律教案及反思
设计意图 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结合律。因此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 举例 验证中探索发现。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 巩固练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