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多少。
一、课题背景。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前段时间正流行腮腺炎,有的学校为此还停课,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知道怎么样来对付传染病。
二、活动目标。
1.过程方法:能够运用多种工具对传染病进行基本的研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传染病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预防传染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知道人类对防治传染病所做的努力,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锻炼大家分工合作、实践体会的能力。
三、活动安排。
本课题共六课时,共分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延长课时数。
1. 提出研究问题,做好实践活动前的相关工作。
结合现在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正有传染病发生,提出本课题,引导学生做好研究方案。
2. 开展实践活动,分组交流信息,整理资料。
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采取到阅览室、图书室、上网、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3.问题的展示、延伸和拓展。
学生了解了传染病的知识,主要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会如何预防传染病。
第一课时。一、提出研究问题,做好实践活动前的相关工作。
1.出示曾经发生的传染病的相关**,结合现在有些地方正在流行的传染病,说说关于传染病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组内讨论,作好记录,全班汇报)
2.学生提出问题:
1)什么是传染病?
2)为什么叫传染病?
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4)都有哪些传染病?传染病的种类?
5)传染病是怎么传播的?
6)传染病如何**?
7)传染病能预防吗?
8)传染病有哪些危害?
9)关于传染病**作了哪些努力?
3.选择问题。
问题出来后,引导学生将问题分为几大类,让学生选择自己一个感兴趣、而且自己能研究的问题,然后让选相同问题的同学坐在一个小组,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推选出组长。(学生分组)
4.提出设想。
分组后,教师引导每组同学讨论制定详细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研究的课题归纳为: “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 传染病的预防”四个方面。每个小组讨论后写上你们组打算怎么研究,也就是你们的初步设想是什么?
如果研究这个问题,每个人要提前作些什么准备?
5.学生相互评价,让每组的同学汇报研究的问题和方案,以及打算如何研究,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并使其方案完善。
评析:开始的**效果带给了学生心理上的强烈震撼,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让学生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传染病的欲望,为此次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充分考虑了学生自己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避免了由老师分组带来的学生的不愿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只是起了一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第二课时到第五课时。
一、根据方案展开活动(三课时)
各小组按照预定方案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通过到阅览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上网、询问采访老师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起一个巡视的作用,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整理资料(一课时)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回顾并总结完成情况,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自我评价,组内总结收获与不足,自己写出感受,然后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评析:课前学生已经被**所吸引,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很积极地去调查,但在整个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代替学生解决困难,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放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到求知的本领。)
第六课时。一、各个小组交流汇报。
各小组把自己研究的过程及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来给予评价,同时促进全班共同进步。
一)传染病的种类组汇报:
本小组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收集资料的(上网和到图书室查资料)。
1.什么叫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组汇报。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上网、到图书室查资料和访问这三种方式进行研究的。
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
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如何**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主要通过上网、访问医生这两种方式进行的研究。
1.一般**主要采用隔离的方法进行**。
2.病原与免疫**。
1)抗生素**病原**中抗生素的应用最为广泛。
2)免疫** ①抗毒素(sntitoxin)用于**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等外毒素引起的疾病。②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用于临床的有左旋咪唑,胎盘肽,白细胞介素-α等。
3)抗病毒** ①金钢烷胺、金钢烷乙胺可改变膜表面电荷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用于甲型流感的预防。②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病毒唑等用于疱疹性脑炎、乙脑炎、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此类药可阻止病毒基因的复制。③干扰素、骤肌胞等药用于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基因起作用。
4)化学**常有磺胺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氯化喹啉、伯氨喹啉**疟疾,吡喹酮**血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灭滴灵**阿米巴病,海群生**丝虫病。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甲氟哌酸、丙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等对沙门氏菌,各种革氏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对症与支持**。
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亦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亦可间断肾上腺皮质激素。
4.中医中药**。
传染病在祖国医学属温病范畴。卫、气、营、血分别代表传染病的病期,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次来用解表宣肺、清气泻下、清营开窍及滋阴化淤的治则施以**。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等。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抗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四)传染病的预防组汇报。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上网和访问医生的方式进行的研究。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总结。结合本节课各个小组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自己的想法。
三、课后延伸。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试题
一。填空。34分 1.消费者维权 是。2.青菜新鲜的特征是叶子颜色水灵灵的 3.多吃蔬菜可以帮助防止便秘 还可以增强免疫力。4.风筝的骨架可以起到整个风筝的作用。5.做风筝的骨架的材料要 有。6.风筝加尾部飘带有助于风筝保持。7.在历史上,风筝还有很多用途,如用于和。8和 等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0.2.1书香校园行动。一 教学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与理解读书的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 活动,树立热爱读书的意识。2 了解读书与成长的关系,认识阅读与学习的关系,养成阅读学习方式。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积极参与读书活动。4 提高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分级阅读方法。5 发现阅读中存在的...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刘林。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一 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一 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