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导读]
锣鼓声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舞台文艺汇演中歌声、乐器声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研究各种发声的物体和发声的现象,让学生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关键问题”。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二、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并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四、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五、使学生学会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六、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实验、乐于**与的欲望。
七、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己认为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
注: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课前,教师淫荡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带来,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发出声音来,所以,学生带什么东西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采的文艺汇演,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生汇报:歌声、乐曲声、笛子声……
师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进行简单猜想,大多学生会联想到:与物体的活动有关。也有不正确的想象,教师不急于肯定,也不急于否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利用带来的物体进行实验验证。
评]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进入新课,学生开始实验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声音的产生的原因。
1)请学生敲响锣,注意观察锣发声时的现象。
2)学生开始使其它物体也发出声音,观察发声时的现象。
3)全体学生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边唱边用手摸自己的喉咙,停止后,再摸一摸,发现什么不同。
4)在鼓面上放几粒小豆子,肉后敲敲,观察鼓面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停止敲敲,有发生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实验情况,互相交流,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物体动起来有关,物体不动,声音消失。”
3、学生继续使用更多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写书中62页的实验记录卡。
1)讨论分析: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出声音?有什么发现?
2)学生讨论、汇报,继续设计实验。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评]如何做发声实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让物体发出声音,怎样做都行,学生要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做完后,把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汇总。此时,教师不能“先入为主”,只记录下与振动有关的现象,排除其他无关现象,应该将所有的发现都记录下来,找共同点就是对所有现象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而成。
三、根据实验现象,学生自行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1)讨论:根据这节课我们的实验,请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汇报记录: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四、扩展思维半夜里,突然挂起大风,把学校上、下课用的铃铛敲的响个不停,严重影响了老师和同学们休息,请问有什么办法不让它响,停止“打铃”?
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锣鼓声声》导学教案
2019 2020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锣鼓声声 导学教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识 能对各种物体发志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情感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学习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3
第三课时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目的 1 观察电池盒 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 学会用电池盒 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 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 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教学难点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准...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2
第二课时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目的 1 经历用一跟电线 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教学重点 能让小灯泡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