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锣鼓声声》导学教案

发布 2020-11-17 18:18:28 阅读 8516

2019-2024年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锣鼓声声》导学教案。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能对各种物体发志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情感: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学习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习难点:

对各种物体发志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学习方法:

实验与观察。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现声音的东西都带来。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

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

3、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

与物件的振动有关。在学习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提问: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一验证呢?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3、小组实验、观察。

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讨论分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来做发声实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让物体发出声音,怎样做都行。学生要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产生,实验做完以后,把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汇总。此时,教师不能先人为主,只记录下与振动有关的现象,排除其他无关现象,而应该将所有的发现都记录下来。

找共同点也就是对所有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师可以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而让学生去逐一进行分析。

三、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1、讨论:根据我们这节课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汇报、记录。

附送:2019-2024年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树的孩子》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大树的孩子》选自鄂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

这一单元是以“树”话题组织材料的,依次安排了《树真好》、《大树的孩子》和《画森林》三篇课文。从内容上由浅入深。而《大树的孩子》是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知识性童话,浅显易懂,极富童趣。

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大树伤心—高兴—自豪的情感线索,揭示了树木靠风、河水和小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中那琅琅上口的语言,更让学生读后自然了解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考虑到二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我确定《大树的孩子》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植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则放在引导学生体验大树的情感历程来朗读课文,并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难点是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二、设计理念。

大树的孩子》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所以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深入其中,亲自去经历,去感受、与它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走进童话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呢?

1、我利用多**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童话。

2、在童话中鼓励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体验阅读,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填补童话中的空白。4、利用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走出童话。

三、教法学法。

记得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利用多**创设情境,以情境感人,通过自主阅读、角色体验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用角色换位法走进童话,并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并通过动情地描述,让学生再次。

感受大树的伤心。

这样利用多**生动的画面,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唤醒孩子对大树的同情,产生阅读的兴趣,为学习后文大家都来安慰、帮助大树打下了情感基础。)

第二个教学环节:体验阅读。这一环节我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角色体验,自主阅读5-8自然段。我以大树的伤心为切入点预设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树这么伤心,会有谁来帮助它呢?学生读后自然知道有小鹿、鸟儿、风和河水。其中穿插想象:除了小鹿它们,还会有谁帮大树呢?

第二个问题:它们是怎样帮助大树的?学生用读一读,划一划,演一演的方式自主学习。其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这四个句子:

小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鸟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风:不要伤心,不要伤心。河水: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由于这四个句子都运用了重复手法,而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又有限。因此,我采取指名朗读评价的方式,如“你重复喊了两声大树,可真热情呀!”从而体会重复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从中也体验了安慰语言给人带来的人文情怀。

然后学生通过动作表演体验带、叼、吹、流,这四个动作所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理解:带。

小鹿到底是怎样带走种子的,学生并不知道,针对这一点,我作出适当的讲解,告诉学生“带”有可能是小鹿吃果子,果子核通过粪便排出,使大树的种子安家,也有可能是种子粘到小鹿的身上被带向远方。

4、最后提出第三问题:它们把大树的种子带到哪儿去了?激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通过抓重点句子学习重复表达在安慰语言中的作用,通过抓关键字来体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仅多,而且有趣。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更使学生在想象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为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部分:即动情描述,体验阅读9-1自然段。我将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以读代讲,学生自主朗读第9-10自然段。初步体会大树被做成船后获得自由的喜悦心情。为下文大树发出的惊叹做了铺设。

第二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大树做成船后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第11自然段。通过这道填空题,(啊,世界是多么大呀!有()的平原,()的山,有()的。

城市和()的孩子们……)引起学生对“广阔、高高、漂亮、快乐”这些修饰词的重视,使他们感觉这些东西是这样的,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读时,自然而然的强调出这些词来。

接着,我则利用巧妙的范读让学生从语言、文本中初步感知世界真的很大。在范读的方式下,学习朗读技巧,读出惊叹。

文中的省略号我是这样拓展的:它还会看到些什么东西或景色呢?学生通过想象再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确实很大。

适时我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个情境来补充拓展,在优美的语言描述和舒缓的**中,让孩子如临其境,仿佛和船儿一起在河中旅行,体会船儿的惊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3次朗读,达到情感的高潮,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和大树共同惊叹。

第三步:在大树惊叹世界之在后,适机引读第12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图,通过互动对话:我的孩子,你是被谁带来的?

引导学生感受大树此时自豪的心情。学生在朗读时,情感则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学生也终于明白了风、河水、小鹿、鸟儿带走种子的用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借助多**引导学生入境,在情境中朗读。学生怀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欣欣然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尽情体验童话所带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合作表演。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表演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我利用课件**录音《植物妈妈有办法》,并配上相应的**,学生在边听边看中自然产生了想要了解植物的想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相互启迪。

这种由课内到课外进行的延伸,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然奥秘的兴趣。)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老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沉重古籍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沉重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因此,我设计的板书具有童话特点,用生动、形象的**结合简洁的文字,既具有童话的特点,又直观表达出广西的感情和内涵。

总之,《大树的孩子》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高兴地读,兴奋地说,投入地演,这样学生一定会“课结束,趣犹存”的。

附:板书设计:

23大树的孩子。

叼小鸟图风图吹。

大树图(伤心)

带小鹿图小河图流。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页共5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锣鼓声声》教学设计

背景与导读 锣鼓声声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鄂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舞台文艺汇演中歌声 乐器声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研究各种发声的物体和发声的现象,让学生弄清楚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 关键问题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1课认识土壤 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2 你认为土壤里有哪些成分?答 土壤里有水 空气 沙 粘土 腐殖质 矿物质等成分构成。4 土壤是植物的 家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答 1 多施用生物有机肥 2 减少白色污染。5 土壤中的垃圾袋 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答 土壤中的垃圾袋 废电池混入土...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一 你平时的学习很认真,下面题中的空白处要填什么,你一定知道,还犹豫什么,快填上吧。每空2分,共66分 1上能够生长植物。2 土壤里含有粘土和沙 腐殖质等。3 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4 腐殖质是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5 含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