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第十七周。授课班级:四年级( )班课题:数学好玩课时:5课时。
主备人:曹永琴初审人:水清宏复审人:赵薇薇。
第一二课时:栽树苗(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关键:学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及多**设备、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出示**)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111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进行新课。
1、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线上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条线是逐渐上升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代表着蒜苗的生长趋势,蒜苗从第6天到第12天生长速度很快,过了12天长得慢了。并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面来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讲解画图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谁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读给大家听听?
能不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呢?打开数学书111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先向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请你看图说一说,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2)估计小玲第八天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栽的蒜苗在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呢?(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会画折线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看屏幕:调查庄河地区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折线图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 ~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提出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陈东0 ~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看统计图的设计。
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纵轴0~50厘米部分为什么这样设计。
2.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确定位置再描点,然后再将这两点连成线段。
教师演示0岁~2岁的描点、连线过程)
提问:你能把这张折线统计图完成吗? 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师指导个别学生。
3.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想一想,如果让你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来。
做?应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强调:连线时, 要按顺序依次连线,不能连漏了,线要直。
4.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增长最快是怎么看出来的?(两个年龄段之间的线段越长(陡),增长的就越快。)
5.尝试**:
师:如果继续记录这个同学的身高,会怎样?会一直增高吗?
讨论后得出结论:几年之后,这个折线就趋于稳定,成年期之后,身高变化不大。
教师小结:大家不但能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还能进行合理的分析、**,你们真了不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小辨析师(合理选择数据的整理方式)
1)师: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的两个问题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www.
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8个单元的考试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
要比较小红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应该选( )比较合适。
2)(投影出示统计表)
某小学四年(1)班5位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姓名张伟王东方林俞凯李明。
身高/厘米135138140136
李明同学一~五年级的身高统计表。
年级一二三四五。
身高/厘米128134139145
师:同桌之间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1:第一个统计表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几个人比身高,用条形可以看出谁高谁矮了。
生2:第二个统计表用折线统计图,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身高变化,折线可以很明显地表示出他的身高变化。
3)师:想象一下,第二张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的话,这个折线是怎样的?
师:那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合适呢?
师:看来要反映一个事物的变化趋势,最好选择折线统计图。
2.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的仅仅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后我们还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期待你们在以后的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精彩!
板书设计:
绘制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平—没变化缓 —变化小陡—变化大倾斜程度变化幅度。
强调:连线时, 要按顺序依次连线,不能连漏了,线要直。
作业设计。相应的练习册填完。
教学反思: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 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 一 学习内容 课本第1 2页例1例2 目标指南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 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 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用具 小黑板。一 板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 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直线 射线和角。课时 第十六课时课型 新授课时间 9月19日编写人 陈健。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 36页内容 练习四第 题。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 直线和线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操作学习活动...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 作业。1 练一练 2 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 用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 公顷。精确到千公顷 约224319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 约22432万公顷。精确到亿公顷 约2亿公顷。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