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 2023-01-27 08:58:28 阅读 1655

第10课时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41-42页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计算技巧,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启发。

学法:合作**、比较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教学反思:第11课时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44页例4、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理解分析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44 例4

1、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不同方法计算12×25吗?

2、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口算。

三、新课**。

出示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找****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

板演:(1)25×12=300(元)

=300(元)

=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五、巩固练习。

p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2×25=300(元12×2512×25

300(元300(元)

教学反思:第12课时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45页例5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理解分析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p45 例5

1、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什么?

2、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用到哪些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3、你有什么困惑?

二、课中反馈。

三、新课**。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巡视指导。汇报:

=148(天)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61×2+26148(天)

148(天)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第1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预习创设】:

预习内容第50~51页的例题1

自学指导思考:1、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2、参照米尺图,思考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尝试练习。一、说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0.75 0.8 0.06吨 0.179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小数。

9∕10米=( 米 27∕100米=( 米。

49∕1000米=( 米 97∕1000=(

三、填空。.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个0.1是( )10个0.01是(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0---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4、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难点】:

1、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1、猜数游戏,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带子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

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像这类事有很多。有时在计算时经常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人们需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小数。

2、师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数的资料。

学生发言。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大家想听吗?请我们班的胡宜之同学给大家讲故事:《巧遇小数点》(课件出示)

巧遇小数点。

东方刚刚发白,自然数家族中小3就起床跑步了。

突然,小3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看那小东西挺小,忙道歉:“真对不起,把你碰伤了没有?你是什么数?我怎么没见过你呀?”

小东西眨巴着两只大眼睛说:“数?我可不是什么数,我叫小数点”。

自然数们看见小3带个小黑家伙,觉得挺有趣,一下子都围拢了过来。小3介绍说:“大家认识一下吧,这是我的新朋友小数点。”

数0好奇的问:“喂,小数点,你会干什么呀?”

“我会变魔术。不信,我给你们表演一下,请0和1出来帮我表演”。小数点右手拉着1,左手拉着0,面对大家站好。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 一 学习内容 课本第1 2页例1例2 目标指南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 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 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用具 小黑板。一 板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 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直线 射线和角。课时 第十六课时课型 新授课时间 9月19日编写人 陈健。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 36页内容 练习四第 题。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 直线和线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操作学习活动...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 作业。1 练一练 2 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板书设计 用 四舍五入法 求近似数。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 公顷。精确到千公顷 约224319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 约22432万公顷。精确到亿公顷 约2亿公顷。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