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1、 朗读,把握文意。 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无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喜欢以风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怀,苏轼也不例外,在他被贬黄州抑郁不得志时就借用月光将自己的感情释放了出来。
二、自主学习。
苏轼知多少。
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展示,)
看谁读得好(熟练阅读)
自学指导。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
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
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盖闲人。
三、合作**。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7、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
8、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四、拓展延伸。
1、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改写成幽默、趣味、口语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笼盖全篇文意。
2、班内交流 ,共同欣赏讲评。
小结: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五、课下作业。
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是啊,“何夜无月”。
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的作文。
阿里山行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理解海峡两岸人民心连心的情结;
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品析富有情韵美和**美的语言。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风靡(mǐ )山岚(lán) 堪称 (kān ) 谛听(dì)咣当 (guāng)
镶嵌 (xiāng )鱼鳖 (biē )静谧(mì)参天( cān ) 雄踞 (jù )
一泓(hóng ) 幢(chuáng) 无可匹敌 (pǐ )红桧(guì )
2\填空: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长兼总编辑。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
3、解释词语。
心驰神往:
斑斓: 教化:
妖媚: 贿赂:
4、介绍阿里山: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边读边划出表示作者地点转化的语句。
2、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温馨提示: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给下面参***填空: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台北的松山机场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嘉义 ),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 )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阿里山站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林区 ),我们会看到(姊妹潭 ),迈过(原始森林 )间的( 曲径幽路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 )…
3、阿里山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风光美如画。
二)、合作**:
1、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景点?请用五个字的短语来归纳一下,例如“古式的火车”。(作者在写阿里山景物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移步换景就是指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答: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
2、请你仿照老师的示例也来绘绘你喜欢的“一幅画”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这是一幅林海云雾画。那森林似汪洋,茂茂密密;山上云雾浓稠,树干都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中,人走其中,真有“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感觉。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习过程 自学检测 1.了解作者。竺可桢 1890年3月7日 1974年2月7日 又名绍荣,字藕舫,...
八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编号1茨沟二中八年级上册新目标英语学案执笔 zhang xugang 审稿审批。classname group no unit 4 sectiona 导学案 1a 2d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和小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和how does he sh...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提纲。八集初中张建第十六周第 课时。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 1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 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学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