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课人:王成威审核人:张海波。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并积累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
3、学习准确、生动、简明的说明语言。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
1、借助资料书,你会很快掌握本课的相关常识的。快来试试吧!
竺可桢(1890—1974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会读是学习的第一步,相信你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1)给加点字注音。
衰草连天( )连翘( )纬度( )销声匿迹( )
蓑衣阻挠( )忌讳( )悄然无声( )
2)解释词语。
翩然销声匿迹:
载途周而复始:
二、初读感知。
3、思考,讨论。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谈最后说明。
5“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这篇课文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6、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如果不是,那介绍的是什么?文章前面生动形象的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
三)达标检测。
梳理出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品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2、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3、赏析句子。
1)理解“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上句中”融化“” 萌发“” 次第“的作用?
3)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
4)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
4、物侯现象的来临取决于哪些因素?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能不能调换?
5、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三、达标检测。
举例说明某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左右)
17 奇妙的克隆。
主备:胡金敏审稿:张海波。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学习过程】一、初读感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 )囊胚期( )蟾蜍( )蝌蚪( )鄞县( )
性腺( )胰蛋白酶( )分泌( )濒临( )孵化( )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3、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二、品读感悟。
1、重点研讨最后一段中“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的问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三、拓展延伸准备辩论。
1)辩题: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造福人类(正方);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殃及人类(反方)
2)根据老师的分组要求收集整理有关克隆资料,准备辩论。
3)了解辩论的要求:
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②观点鲜明,论据充足;③小组选派3名主辩手,其他成员做好协助准备。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四、达标测评。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主备人:王成威审核人:张凤华。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遗骸、追溯、褶皱”等重点词语。
2.把握短文的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预习导航:
1.借助资料书,你会很快掌握本课的相关常识的。快来试试吧!
本文选自《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和他发表的科幻**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当今美国家的泰斗。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骨gzhě( 皱追sù(
劫( )难蟾蜍陨( )石携( )带
3.解释下列词语。
劫难: 追溯天衣无缝致密:
三。合作**。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 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题目为什么不直接用《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
四。拓展训练: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括的能力强而著称。你能找出文中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五、达标测评 :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zhě( 皱蟾蜍( )携( )带
2.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这种**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成四部分。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的多。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预习导航:
1. 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请你根据课文加以阐述。
明确:撞击说: 年前, 撞击地球,引起遮挡了阳光,恐龙于是 。火山说: 年前,地球经历了期,引起 ,恐龙于是。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而应该是其证据是。
三、合作**: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
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到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结合上下文,説说它们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四、比较阅读。
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五。达标测试。
1.2024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文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2.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2024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此文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9 生物入侵者。
主备人:温雅审稿人:张凤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提纲。八集初中张建第十六周第 课时。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课型 新授。学习目标 1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 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学习重...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注重观察 讲究实证的科学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 2.阅读中,还要注意说明的和 要学会读,有一定的 能按照要求信息。在 综合性学习 中,培养利用搜集 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单元学时计划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学时,19 生物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导学案
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1.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2.学习参观游览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在训练中运用。3.会对作文进行一定的修改。重点 1.掌握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方法。2.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1.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