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2 02:03:28 阅读 1831

陋室铭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借描绘陋室,表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能力训练与朗读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标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

2.放声读课文,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基础上,按标点读出停顿。二、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写“山不在闹,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比喻因“德馨”而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

3.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

“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怎样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与“鸿儒”交往,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

作者用“调素琴、阅金经”的恬淡生活与“丝竹”“案牍”的烦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安居陋室的情趣。这种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

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诸葛庐”“子云亭”都因主人“德馨”而不陋。作者用来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诸葛亮、杨雄自况,表明自己非凡的抱负。7.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结构上,与开头呼应。

内容上,总结全文。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哲理。

8.试用简明的话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着诸葛亮、杨雄那样的抱负。三、朗读:

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按下面提示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

1.“山不在高……惟吾德馨。”要读出议论语气,即用“有仙”使山着名,“有龙”使水灵,并证明“德馨”使“陋室”不陋。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要读出描写语气,也就是要再现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喜爱这幽雅的环境、安居陋室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教案。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要读出抒情语气,仿佛作者自豪地说:我的陋室啊,多么象南阳的诸葛庐,多么象西蜀的子云亭。我感到骄傲!

5.“孔子云:何陋之有?”要读出反问语气,表达作者以“行馨”自勉,甘居陋室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谈谈作者表明的“德馨”有哪些积极意义。提示:

作者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

2.作者的“德馨”反映出怎样的消极因素?提示:自命清高,超然脱俗的情调是消极的。反映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背诵这篇课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2 八年级语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一篇精读课...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1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案

陋室铭 刘禹锡。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2.比兴,类比,托物言志。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重点 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2.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过程。一 导入。大家认为自己家的房子怎么样呢?好还是不好?今天我们一起...

《陋室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陋室铭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内容预览 10.陋室铭 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 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教学重点 难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卡片等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 以读会意 的方法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 学生推荐朗读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