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2 01:09:28 阅读 5984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教学目标教学分析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年级班级时间年月日。

课题小石潭记。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第一课时。一、导入。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

但不久遭到**。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

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二、文学常识积累。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

教师提示:悄怆(chuàng) 篁(huáng)竹清洌(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翕(xī)忽为嵁(kān)差(cī)互寂寥(liáo) 幽邃(suì)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全石/以为底” “其岸势/犬牙差互”)3,师生共同疏通文意。(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一词多义。

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环:①如鸣珮环(玉环)

竹树环合(环绕)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

3)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潭西南而望向西南方向日光下澈向下②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④隶而从者作为随从b、形容词作动词近岸靠近c、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d、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3)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若”“似”“如”都能够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天涯若比邻。()4.齐读课文,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四,总结拓展。

结合文章写一篇导游词,左右。

教学反思。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教学目标教学分析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年级初二班级时间年月日。

课题小石潭记。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赏读课文。

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板书: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移步换景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5.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仅仅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水准。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不过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4)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板书: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水:清澄侧面描写特写镜头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结合。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8.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板书: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形象比喻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板书: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理解。

教学反思。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教学目标教学分析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年级初二班级时间年月日。

课题小石潭记。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2、分析小石潭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感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重点:分析小石潭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情感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三课时。一、导入。

古人是如何游山玩水的?

分享山水大片,想象山水名胜,一段文字却让我颇受启发。

不是名山,却可驻足,不是名水,仍可凭栏。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于是,赏山品水也就有了流芳千古的价值。”

—《中国国家地理》

几千年前,柳宗元被贬谪永州,不幸之中却让他有幸探访奇山异水。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随着《小石潭记》赏山品水,来一场心灵的盛宴!(齐读课文)

二、找景物,说特点。

读了这篇探山访水的美文,让我发现了一个___的小石潭”(找景物,说特点)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依据?

2、如:让我发现了一个“悦耳动听”的小石潭,文中这样写“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寻找石潭。

3、预设可能:怪石嶙峋、青翠茂盛、清澈见底、游鱼嬉戏、岸势崎岖。

三、品景物,谈感受。

我们随柳宗元探访到了这样一处秘境,请你谈谈看到此情此境,心中的感受:1、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你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小石潭的景,让我感受到了心理感受的词语)”

2、如:石头虽奇特,但给人硬邦邦、冷冰冰、光秃秃的感觉,让人觉得冷清。3、预设可能:

水清,但太过冷冽。

树茂,孤静,人烟稀少——冷清③鱼“空游无所依”——孤寂④蛇行——幽邃,深不可测⑤竹树环合——凄清、悄怆。

小结:小石潭处处给人以“凄清”之感。

四、悟主旨,体人物1、那么问题来了,亲历小石潭的并不是我们,而是柳宗元,为什么我们感觉如此凄凉呢?

我们所见之景,是诗人“眼中之景”,所感之情,是柳宗元在文中“寄托之情”,如此,柳宗元借《小石潭记》寄托了主旨、情感)”

2、请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ppt),体悟游记背后蕴含的作者思想、情趣、志趣等。记:古代一种可叙事,可写景状物,借此抒发感情与见解,托物言志的文体。3、预设可能:

想寄情山水,派遣苦闷,反而雪上加霜。

孤寂的小石潭,就是孤寂的柳宗元,被政治遗弃的柳宗元③石潭之美无人探访,柳宗元有才华,不被重用④清冽潭水,是柳宗元澄明磊落之心。

斗折蛇行,坎坷的政治命运,未卜的前途小结:诗人以山水自喻,抒胸中之气。

五、拓展延伸。

1、从《永州八记》中任选一篇,从写景或抒情上,谈谈你的发现或感悟2、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怪石。

翠树山水。清水凄凉之景抒胸中之气岸势自喻游鱼。

教学反思。学生的人生经历单纯,一时之间无法体会文中作者的凄清之情,只有补充柳宗元生平相关资料,才能打通关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 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能准确地解释重点词句的含义。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杜甫曾有诗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 情与景常常是紧密相联的。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 永州八记 寄情山水,...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 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能准确地解释重点词句的含义。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杜甫曾有诗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 情与景常常是紧密相联的。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 永州八记 寄情山水,...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直击考点。1.翻译字词句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和借景抒情的写法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1 篁 竹 2 卷 石底以出 3 为坻 4 佁 然不动 5 寂寥 无人 6 翕 忽 7 幽邃8 犬牙差 互 2 解释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