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八

发布 2022-12-30 15:27:28 阅读 7785

23马说。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一、自主学习。

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祗( )骈( )尽粟( )一石( )槽枥( )

2、解释字词。

祗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三、拓展提升。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一、自主学习。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黑体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二、合作**。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5、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

6、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三、拓展提升。

阅读文段做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 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23 马说。

第一课时。二、合作**。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三、拓展提升。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第二课时。二、合作**。

1、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文章首句是全文立意之所在。

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马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 疏通文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 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3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重点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难点 学习方法。1 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二

第23课 马说 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 1 注音。祇 zh 骈 pi n 槽枥 c o l 食 s 粟 s 邪 y 2 一词多义 3 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 饲 喂 才美不外见 观 通 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通 才 其真无马邪 邪 通 耶 4 解词。故虽有名马 即使 祇辱于奴隶人...

八年级《马说》导学案

马说 导学案。题目解说 马说 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 杂说四首 中的第四首,马说 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 杂文 大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