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泰山日出》教学设计 2课时

发布 2022-12-28 22:59:28 阅读 5237

第一课时。八里中学主备人董瑾参备人丁建华贾月娥张恩辉。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奔放的情感,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重难点)

导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无餍()醒豁()厚毳()雾霭()溟濛()飒飒()驰骋()四隅()浮礁()海句力士()横亘()

二。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从2024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2024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三,多****有关泰山日出的**。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本文的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一两位同学回答,其他学生评价)明确:

云海、日出、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对日出的赞美。

教师小结:写“云海”有日出前的云海奇观和日出时的云海美景,“日出前的云海奇观”使诗人生发了奇异的幻想,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由“日出时的云海美景”,诗人又写到了“日出的景色”,最后诗人对日出后的景象发出了由衷的赞美。由此我们看,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刘白羽对日出的描写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因此本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日出之前的所见所想。所见-云海所想-巨人第二部分(第自然段):

写日出时的景象。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颂太阳所带来的光明,表达了心中对日出的礼赞之情。

2.**录音,学生听读,注意体会情感的表达。3.

学生有情感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生自由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小组内朗读展示。师生进行评价。

五。重难点突破(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对日出景象描写的语段。(齐读)(2、)本段是如何描写太阳升起的?

小组交流合作,然后集体交流。(明确:文章第10自然段;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它的颜色,又描绘了它的形状。

拟人的修辞,变现出了痛苦的经历。

接连运用几个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用“海句力士”来太阳比喻太阳,用“雀屏”来比喻太阳放。

射的光芒,“纯焰的圆颅”比喻太阳,“一探再探”、“跃”、“翻登”拟人的修辞,象孩子一样俏皮而可爱,赋予了太阳出来时的一种生命的动感、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同时还用了“起……起……用力,用力”写出了太阳升起时努力、追求。太阳终于跳上了云背,把光明洒向了人间。)六,小结:

文章通过诗话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将个人的内心灵思和对风景的体验幻作祝祷的巨人,热情的赞颂了他对东方文明的热爱之情。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触发我们心中的情感,请同学们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表达出来。八,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四题。

板书设计。日出之前{所见——云海。

所想——巨人泰山日出日出之时{云海的变幻。

日出的景象赞美之情。

歌颂太阳所带来的光明。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日出生动描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比较**。

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

学生自主思考比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明确)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

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好处2:

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

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

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

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

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本文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

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①②③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①②③

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

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3):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明确:

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

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2)立意深远3)表现手法巧妙。

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性。二、拓展延伸。

学了这两篇描写日出的文章,你有何收获?(学生自由发言)三,小结全文:

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像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自然的描绘中包含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达标学。阅读《泰山日出》第1—8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1.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云海的?

明确:先用一个“狂叫”,从主观感受上夸赞云海的奇异。接着作者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对云海进行细致的描绘,再通过作者的幻想来展示云海的神奇。

2.把“我”幻想成一个巨人,有什么好处?

明确:通过这样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所产生的震憾,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

有人说“作者写巨人是故意夸大自我”,你是否同意此点,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不同意。从第2—8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设此比喻的目的旨在让人们联想到光明即将到来时激动的情态。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 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 忠实现实地描绘立体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营造空间的呈现方式,围绕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第二节打开心灵窗口导学案。备课时间执行时间。教目标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确定学习 生活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 生活。知识目标 了解闭琐心理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能力目标 正确对待闭琐心理,采取主动开放的方式走出闭琐心理。重点 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和如何走出闭锁心理。难点 什么是 闭锁 心理...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第二课预习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第二课预习学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学会品味作品平淡朴实的文风。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2.方法与过程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