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八年级

发布 2022-12-22 12:45:28 阅读 8051

二。十一、错过

教学目标:1、了解文艺性政**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4、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启迪我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体会生活的哲理。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摆在眼前,可是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电影中的孙大圣,因为错过了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而后悔不已,当代作家刘心武对错过这一现象也有他独特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20′

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重要的生字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合作学习: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

3、再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思路、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比较本文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让学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议**的三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判断本文是否也采用这三步骤呢?

明确: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结论: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

运用多种修辞、长短句、整散句使论证生动形象,这和一般的议**不同。

三、品读欣赏10′

1、文中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得”与“失”?

2、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

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四、拓展延伸10′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你有过“错过‘的经历吗?请用“从……到……”说一说。

2、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小组**交流,集体研讨 。

3、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人生有如一次旅行,不必在于目的地在哪儿,关键在于美好的风景和心情。”请分析此观点与本文观点的异同。

五、小结。这是一篇文艺性议**,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ˋ人生的终点ˊ。

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

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

送一些名言与同学们共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板书设计。二十一、错过。

刘心武。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二。十二、散步。

教学目标:1、 情感:感受亲情,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

2、 语言:词语和语句。

3、 写作:仿写。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运用文中的词语仿写。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一起散过步吗?到**去散步?今天,老。

师要带着你们到田野上,跟随着作者莫怀戚一家一起去散步。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示:带着问题去朗读: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散步中的分歧是什么?

1、初读课文。

2、回答:春天、 南方的田野、 母亲、我、妻子、儿子。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三)、研读课文:

提问: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2、发生分歧时一家人是如何表现的?

3、“我”和母亲分别作出什么决定?为什么?

学生活动:1、读:默读课文。

2、划:划出有关语句。

3、议:四人小组交流。

4、读:有感情地朗读划出的语句。

班级交流:(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明确:“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因该多走走。”

2)、发生分歧时一家人是怎么表现的?

明确:“我的母亲老了,……严重关头时那样。”

(3)、最后“我”和母亲分别作出什么决定?为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已短。”

小结:作者一家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并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以体现了一家人。

融融的亲情,包括了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夫妻之情。

四)、过渡:作者一家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并得到完满的处理,体现了一家人之间融融的亲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是哪一个画面呢?

1、自读第8自然段。提示:找出体现了一家人之间融融的亲情的词语。

2、关键词:“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仔细”、“整个世界”。

3、朗读指导:传情达意。关键词、句读重音。

4、美读。5、理解末句的含义: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

五)、默读课文,找关键词,体现融融的亲情。

母亲:信服、习惯听从、摸摸。

我:责任重大、伴同、

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仔细、整个世界。

妻子:总是听我。

儿子:习惯听从板书)

(六)、拓展延伸:

1、)散步是一个平常的家庭场景,一个成功的作家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选材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对生活的感受,赋予文章的情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场景呢?

班级交流。(2、)写作训练:(任选一题)

情景1:晚饭后,一家人看电视,爷爷奶奶要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节目,你要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中,你怎么办?

请运用“信服”、“习惯听从”、“伴同”“责任重大”、“摸摸”、“总是听我”写一个片断,体现亲人之间朴素而真挚的爱。

情景2:半夜里,我忽然发高烧,爸爸妈妈送我去医院。请运用“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走得仔细”、“整个世界”,写一个片断,体现融融的亲情。

1、 课堂写作:

2、 班级交流:

(七)、作业布置:背诵第6自然段、第8自然段。板书:二。

十二、散步。

莫怀戚。母亲:信服、习惯听从、摸摸。

我:责任重大、伴同、

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

稳稳地、走得仔细、整个世界。

妻子:总是听我。

儿子:习惯听从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关于作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颇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案。21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朗读 背诵课文。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 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 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八年级 上 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21 桃花源记。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怡然便要还家邑人及郡下 2 根据拼音完成下面填空。黄发垂ti o 叹w n落英b n纷刘子j y 太守无人问j nxi n来问讯男女衣zhu 3 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版 达标检测题。第五单元。一 语文基础知识 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皆缥碧 pi o 鸢飞戾天 y n 互相轩邈 mi o b.造饮辄尽 zh 衔觞赋诗 sh n 箪瓢屡空 d n c.骈死槽枥 p n 俟其欣悦 s遇其叱咄 ch d.负箧曳屣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