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发布 2020-11-03 13:09:28 阅读 1841

第五单元教案。

21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能力和**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情韵;弄清词义,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语: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三、 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诣太守(yì)

四、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 1).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

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向:以前寻向所志

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业: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本课目标:

分析课文结构,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发表对其理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2、**质疑: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中心思想)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1. 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句。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 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 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

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 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

/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

八年级 上 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21 桃花源记。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怡然便要还家邑人及郡下 2 根据拼音完成下面填空。黄发垂ti o 叹w n落英b n纷刘子j y 太守无人问j nxi n来问讯男女衣zhu 3 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学案。一 字音字形。池沼 丘壑 嶙峋镂空 蔓延 承载 颠簸 轮廓比拟 贻误 中枢 威慑 针鼹 喙 蛰伏 吮吸 对称 轩榭 斟酌伺机 黏液 二 词义。1.招 过2.吮吸 3.首 一指4.蛰伏 5.手不及6.果腹 7.鞭长莫8.喙 9.我 我10.威慑 11.先发 人12.贻误 13 道高一尺魔...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练习

一 短文填空。xi wang was a b panda she looked like a white m she was only 10 days old and she d her mother s milk at four months she w about 10 kilogram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