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发布 2022-12-12 22:42:28 阅读 3535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1)

一、自学任务: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

二、自学目标:

学会**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自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四、自学过程。

情景引人。1、 回顾“生物圈ⅱ号”实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导入本章的学习。

2、 生物的多样性。

每人将自己熟悉的动物填在下面的**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汇报总结结果。

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一:鱼的游泳。

1、 自学教材p3,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相互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

1)鱼的外部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和鱼的水中生活相适应。

体形体表。2)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认真观察,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实验**:在观察鱼鳍的作用时,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大致判断了各种鳍的作用,但由于鳍的相互协调,所以有些问题仅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这时就需通过实验来**。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讨论**思路(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制定并实施计划---讨论和完善方案1、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由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以免使鱼。

3.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一些**。请你根据同学们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上图是你班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计划。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

ⅰ你赞成哪个主意呢用图中的标号作答)

ⅱ在实验**中,你会观察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这对鱼的生存有何意义。

2)在实验**过程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条鱼,将其中的一条鱼所有的鳍同时都捆扎起来,再将其放入玻璃缸的水中;将另一条鱼放入另一玻璃缸的水中,然后进行观察。第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四条鱼,他们将四条鱼分别捆扎起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即每条鱼只捆扎起一种鳍),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入四个玻璃缸的水中,进行观察。

请你对这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评议(从下列三个选项中选择评议结果):

你对第一组同学实验方法的评议是( )你对第二组同学实验方法的评议是( )

.其实验方法正确b.其实验方法没有设置对照组c.其实验方法不能保证单因素对鱼游泳时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

1.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2.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3.李东将鲫鱼的胸鳍剪掉,再把鲫鱼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鲫鱼仍可游泳,但行进路线异常,鱼体失去了平衡而侧翻,这说明胸鳍的作用主要是( )a.保持身体平衡b.产生前进动力c.

保持前进方向 d.控制鱼体沉浮。

4.根据上图鲫鱼的形态图图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

起的作用是 。

2)图中所示能够调节身体平衡并辅助转换方向的是[ ]能够产生前进动力并控制前进方向的是[ ]对身体平衡起关键作用的是[ ]

三)、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2)

自学内容: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

自学目标 1、 描述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学会**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描述水生生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在活动中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自学重点、难点。

1. **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 说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物的特点。

自学过程: 回顾一下鲫鱼运动方式。

学习任务二:描述鱼的呼吸过程。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7观察与思考。

2、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鱼在水中呼吸的过程。

3、拓展反思:1)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

2)在生活中怎样判断买来的鱼是否新鲜?

学习任务三: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拓展:怎样判断什么的动物是鱼类吗?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学习任务四:了解其他水生动物。

1、学生自主学习p8——p9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2、质疑、总结得出结论。

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 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 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 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学习任务五:认同水域环境的污染给水中生物带来的危害。

1、学生观察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2、拓展: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你对这种状况有什么感想?

导学达标构建知网。

尝试应用。1、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海马是鱼吗?

2、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跳出水面,而天亮以后,鱼便停止浮头。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诊断评价。1)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2)鱼鳃位于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对鳃,颜色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3)鱼是适应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 ,用呼吸,通过身体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着作用。

4).李东将鲫鱼的胸鳍剪掉,再把鲫鱼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鲫鱼仍可游泳,但行进路线异常,鱼体失去了平衡而侧翻,这说明胸鳍的作用主要是( )

a.保持身体平衡b.产生前进动力。

c.保持前进方向d.控制鱼体沉浮。

5).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哺乳的,所以它应该属于( )

a.鱼类b.两栖类c.鸟类d.哺乳类。

6).以鲫鱼为例,说明鱼类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而且必须生活在水中?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是:①鲫鱼的体色是背深腹浅的保护色,不容易被水域上下的敌害发现;②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鱼在水中运动的阻力;③体表覆盖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减少水的阻力;④鱼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它对水的温度、流向、水的化学成分都有感知作用;⑤用鳍辅助游泳,鳍是一种特化了的适于水中运动的器官,离开水,鱼儿就无法运动;⑥用鳃呼吸,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溶解于水中的氧能直接进入鳃;⑦有的鱼类如鲫鱼有鳔,它能调节鱼体的比重,帮助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2)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

因为它们的构造和功能都特化了,与水生生活有着特殊适应的关系,如鳍是特化了的运动器官,离开了水鱼就无法运动。又如鳃是呼吸器官,离开了水,鱼就得不到氧而死亡,因此鱼必须生活在水中。)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

自学内容: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学案。

自学目标:1、运用比较法,说明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学重点、难点:(1)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差别。

2)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三、自学过程:

达标测试。

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走向成熟。学习目标 1.了解身体各器官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成熟的重要标志。2.了解如何获得并发展健康的心理,促进和保证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发育。3.正确对待异性和性现象。重点 难点 体质现状与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的关系 正确对待异性和性现象。课前预习案。基本概念 1 青少...

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课题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总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郭红香验评人年级组验评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括鱼。类主要特征。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了解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重难点 2 通过观察 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 的方法,提高实验水...

八年级生物上册 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导学案 主备教师 王光会审核教师 赵娅董保娟闫生伟。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 和 认知水螅的形态结构,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 通过观察 认知涡虫的形态结构,归纳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 结合日常生活,知道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 归纳出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