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发布 2022-11-19 00:02:28 阅读 8274

323《 统计》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备课组黄潘文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四、单元学习目标。

1.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会看两种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3、会求平均数。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八、各小节教学设计。

第一节《简单的数据分析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口算】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教学例1

这个统计图和以前我们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以前我们学的叫做纵向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学的叫做横向条形统计图。

典型例题】2、教学例2

小结:看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看清楚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多少。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巩固练习】

1、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某超市果汁一周销售情况统计表。

1) 你得到哪些信息?

2) 哪一天的销售量最多?哪一天的销售量最少?

3) 这个超市一周共销售多少箱果汁?

2、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且回答问题。

1)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 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

第2节《平均数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口算】

解答题】把56个桃子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桃子?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教学例1

判断题:1、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2、小明收集了13个。

想一想:1、小女孩是用什么办法求出这组的平均数的?

2、平均数这个值跟每个人收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移多补少。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2、“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3、选择题。

4个学生体重,最重的是35千克,最轻的是25千克,那么这4个学生体重的平均数是( )

a、比35大 b、比25小 c、比25大但比35小

提高练习】判断题: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米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利民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6厘米。 (

拓展练习】李虎期末考试,数学和语文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成绩是90分,李虎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少?

第2节《平均数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口算】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教学例2

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基础练习】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1)请你把这张评分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请列出算式:

个学生的体重分别是30千克、36千克、29千克、33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提高练习】1、某书报亭从周一至周五售出报纸的情况如下表:

1)这五天哪种报纸售出最多?哪种最少?

2)这五天每种报纸平均每天售出多少份?

3)你还想到什么?

2、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 /26,22,24。

运动员丙:30,12, /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拓展练习】1、一辆客车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又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这辆客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第一组学生里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79分,其余5人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一组学生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多少?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求出小组成员平均身高。

(单位:厘米)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设计。凤凰镇召口小学姓名 王秀文。统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2 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1个或多个单位 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3 给学生充分的 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创...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能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的价值。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 教学设计西南舁小学。高瑞珍。平均数。教学内容 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 理解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