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整理

发布 2022-10-19 04:07:28 阅读 8757

教师资****教育心理学(中学)

简答题专项训练。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分别是:

1)学生。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

5)教学环境。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14 (07.7)(11.7)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p17

1. 命题之间的关系: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2. 假设-演绎推理。

3. 抽象逻辑思维。

4. 可逆与补偿。

5. 思维的灵活性。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p18(10.1)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p22(11.1)

1)家庭教养模式(**型、放纵型、民主型)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p23-24(08.7)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6.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25(08.7)

1)场独立与场依存;

2)沉思型与冲动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

7.认知差异的教学含义:p27 (12.1)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方面:p32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p37(09.7)

1)获得与消退:当条件刺激先于无条件刺激出现,间隔时间很短或近于同时,二者多次重复,则可以建立一个条件作用;而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个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和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p45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09.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1.7)

4.意义学习的条件:p48(08.1)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 (08.7)(07论述)

1)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儿童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山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学习动机。

1.简述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p55(09.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58(08.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表现出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3.成就动机理论:p60(10.1)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4.学习动机的培养:p63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学习动机的激发:p66(09.1)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p67(07.7)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1)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2)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3)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迁移的作用:p74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08.7论述)(10.1论述)

(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1.1)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

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p81(08.1)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知识学习的过程:p87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

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 (09.1论述)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p101(08.1论述)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如何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 ②分散复习 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07.7)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p108(08.1)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08.7)(10.7)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p116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p120 (12.1)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特征:p122 (10.1)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2.如何有效地进行复述:p123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3.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p125

1)记忆术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4.常用的组织策略:p129(07.7)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图。

3.利用** (1)一览表。(2)双向表。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1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范围 集中性 稳定性 分配 转移。2 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 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 有以后注意得到较快发展 3 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 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3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 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 新异性 活动变化...

教育心理学B简答题整理

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简述程序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1.2.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3.3,帮助教师 并干预学生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5.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简述教育心理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