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述促进程序性只是学习的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论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根据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展开性策略: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向学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开的、完整的、精细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明确操作程序及其操作步骤。示范及练习的讲解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执行过程的演练、分析和评价。
2 变式策略: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
3 比较策略:比较是指在呈现感性材料或例证时,与正例相匹配呈现一些较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进分化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其准确性。反例尽可能选择那些与正例具有较多共同的非本质特征,仅有少数本质特征不同的例子,或者能直接矫正学习者以往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形成的带有普遍性误解的例子。
4 辅助辨别策略:教师运用一些独特的、形象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辅助方法,来增强学生对符号模式、规则等的记忆和辨别。
5 练习和反馈策略:教师设置的练习应该数量充分,难度多样,安排合理。提供反馈是保证程序性知识的准确性的有力手段。
6 条件化策略:教师应注意经常提醒和帮助学生进行将知识“条件化”的工作,即明确程序性知识的条件项。
7 分析性策略:分解式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学会建立子目标的策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防止学生形成不适当的程序组合。
2. 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
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
1 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1 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
2 选择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
3 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
4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2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1 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
2 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
3 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3 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学习方法的学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学习为课题或解决问题制定方案。
2 有效观察、分类、记忆、归纳、概括等的策略与方法。
3 图标阅读,工具书使用的方法。
4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等等。
4 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3. 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复1)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各部门学科的内容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任务,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提出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目标状态,甚至其大致类型都已明确下来,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不难。
2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问题的难度的设置应当有一个从较易到较难,从简单到综合的渐进的过程。
3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经常训练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是有好处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问题进行灵活的、有效的表征的经验。画草图、列表、写方程式等都是常用的表征问题的方式。
4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分析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的激活、模式识别、辨别与分化的过程。
5 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原理、经验加以重新组织,因此要训练学生迅速地提取有关的信息。
6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解题过程,就能自觉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加以指导,明白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归纳和总结解题的经验与策略,进行自我指导和监察。这实际上是对认知策略的觉察和训练。
4. 根据社会现实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和教育的措施。
试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和教育措施。
根据社会现实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和教育的措施。
一、 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1 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 家庭教育不当。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2 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 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
3 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二、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1 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 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 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 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5. 论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般技巧和具体技巧。
结合实际,谈谈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 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
a.创设适宜的条件。b.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c.摆脱习惯性思维。d.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
2 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
a.缺点举例训练。b.希望点举例训练。c.图形想象训练。d.联想训练。e.展开性思维训练。
3 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其基本步骤如下:
a.发现目标。b.发现事实。c.发现问题。d.形成想法。e.发现解决办法。f.接受发现。
6. 结论实际,论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可以利用以下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
1 动机性策略。动机性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明确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2 复述策略。教师讲授新课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可以保证新知识学习时,旧知识能顺利激活,合理利用。
3 组织者策略。应用先行组织者可以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比较性组织者能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说明性组织者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合适的或供利用的观念。
4 多通道策略。所谓多通道策略是指教师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使新知识利于提取的线索更多,可供精加工的角度和信息更广泛,保持得更全面、更完整。
5 多表征策略。它是指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具体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命题。多表征策略不仅使学生能灵活地从各种角度来理解新知识,进行精加工,也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新知识的深层含义,不停留在字面的、机械的、固定的理解上,运用的时候更加灵活,易于迁移。
6 复习策略。复习是防止遗忘和深化精加工的必要手段。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挖掘复习的深度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的关键。
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再加工,再组织和再系统化。
7 系统化策略。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存贮、提取和建构都依赖于命题网络的良好组织和结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组织和系统化才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出最优化的命题网络。系统化策略常常与复习策略结合在一起使用。
7.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1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 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二、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1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2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 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8. 什么叫做心理发展?结合教育现实,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在人心理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现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不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考虑心理发展问题上可以完全不顾这些因素的作用。问题在于如何摆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关系。
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9. 动机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有何重大意义?结合教育实践,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需要)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 认知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与探索、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用以区别学习成就之外的目标为动机的指向,并以赢得学习成就之外的奖励为满足的外部动机。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它是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内驱力把成就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动机的这个自我提高部分,既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当时学业上可能达封的造诣,又促使学生在这一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目标。
3 附属的内驱力。
它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
10. 根据加涅的理论,举例说明学习的不同阶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基础上,加涅进一步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 动机阶段。加涅把动机分为三类,即诱因动机、操作动机和成就动机,它们引导学生向着教师、学校和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 领会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的察觉。
3 习得阶段。习得阶段包括学习者把他感知的东西编码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面。
4 保持阶段。它是指短时间记忆中编码了的知识再进入长时记忆储存起来的过程。
5 回忆阶段。这个阶段是指搜索记忆库,并使学习过的材料得到复现的过程。
6 概括阶段。它是指把学习到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之中,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7 操作阶段。按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说,就是反应发生器组织学习者的反应,并让他对已习得的知识进行操作。
8 反馈阶段。它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是通过表现出学习获得的新操作而实现的。
11.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持与发展。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中,以下几个主观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这样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思想的榜样,被学生们视为智慧的化身,自然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2 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外在培养师范生时采用“微型教学”,通过录像、录音,让实习教师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教态、仪容、表情等,以便有效地纠正教师的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当这些实习教师事后看到自己上课时的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和**观的动作时,会感到不安,因而愿意自觉纠正。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整理
论述题。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 总体来讲是辩证关系 即首先,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文化教育上也占统治地位。其次,教育给予政治 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政治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又给。予政治 经济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教育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政治服...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 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 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 心理安全 和 心理自由 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 论述题练习二。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做到 第。一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首先,教学内容丰富 新异 逻辑性 系统性强。因为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 反应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更新。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