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简答题

发布 2022-10-15 23:45:28 阅读 6081

1.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直接刺激引起直接反应。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引起直接反应。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引起词的反应。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生理成熟。

2)社会因素:环境,教育。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齐全到齐全。

从笼统到分化。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从零乱到成体系。

4.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类型: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击剑反射、巴步金反射、蜷缩反射。

5.乳儿条件反射形成的方式有:

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模仿的方式、动觉强化的方式、言语强化的方式。

6.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无意识动作到有意动作。

7.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满足学前儿童自身活动的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遵守一定规则,与伙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在游戏中学习布置环境,对美产生兴趣。

8.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

9.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弱。

观察的持续性短。

观察的精确性差。

观察的概括性低。

观察的组织性无序。

10.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注意与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是感知的先决条件;

对认识活动有重要意义;

是研究感知的重要指标。

注意与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注意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助于适应环境。

1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且在学前阶段占有优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早于选择性注意,但选择性注意是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表现。

儿童注意的发展与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相联系。

1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仅满足于想象过程。

想象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3.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

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情绪对想象的影响,感兴趣的、希望的东西就被夸大,信以为真。

14.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儿童对事物的概括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儿童对事物的反映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15.言语发展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范围的扩大,认知活动的调节,认知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16.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情绪表现从外显到内隐。

情绪控制力从冲动到自制。

情绪引起的动因从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

情绪表达内容从生理需要到社会需要。

17.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18.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幼儿自身特征。待人友好,长相好、名字好听、活泼的受欢迎。

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幼儿交往围绕玩具发生。跳绳、玩游戏。玩具少、幼儿小:争抢、攻击;玩具多、幼儿大:分享、合作。

19.学前儿童良好兴趣的引导:为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发展儿童已有的兴趣。

培养儿童的基本兴趣。

培养儿童的特殊兴趣与爱好。

培养与引导儿童的好奇心。

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

20.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操作能力最早,并逐步发展。

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学习基础。

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前提。

特殊能力有所表现。创造能力萌芽。

21.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正确了解儿童能力发展水平;

指导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激发儿童的兴趣;

组织儿童参加各种活动;

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的配合;

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儿童。2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23.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容易记容易忘。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以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记忆不精确。

24.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

从想象无意性到有意性。

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到创造性。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

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判断内容逐渐深入化、判断依据逐渐客观化、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26.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

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学前中期儿童以直觉形象思维。

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27.学前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发展:

年龄小的儿童往往不会推理,自觉性差。推理以直接感知或经验为前提,抽象概括差。出现从“特殊”到“特殊”的转导推理,逻辑性差。

28.儿童对概念的掌握的特点: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如人称、玩具、动物等。

儿童最先掌握基本概念,依次出发,上行或下行掌握上级概念或下级概念。学前儿童晚期开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

学前心理学论述题。

教师从哪些方面观察幼儿的注意是否集中:

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教师可以从观察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和游戏中的注意类型、注意维持的时间、和注意发生时的行为表现等方面观察幼儿的注意是否集中。

1.注意类型: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且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主要受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包括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及对比关系等。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当主体对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时,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有意注意。

2.注意维持的时间: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

3.注意发生时的行为表现。

1)适应性运动。幼儿在注意某一对象时,通常会形成有利于指向和集中的动作和状态。如,注意听时的“侧耳倾听”,注意看时的“目不转睛”,注意想时的“全神贯注”。

2)无关运动停止。当注意发生时,幼儿会终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例如,当幼儿注意听讲时,会停止小动作或不再交头接耳,表现得非常专注和安静。

3)生理运动变化。注意发生时,幼儿的呼吸会变得轻微和缓慢,而且呼吸时间也发生变化,通常是呼得更长、吸得短促。

4)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观察幼儿在进行各种环节的活动时是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进行。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见表现:

1)在课堂上或活动中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比如手里不停地拿着东西玩,抓耳挠腮等。

2)不听从教师的指令,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注意事物,不遵守老师提出的简单规则,小的刺激就会引起他的强烈反应,情绪激动,并且很长时间不能平静下来。

3)在活动中或课堂上不停地与周围的幼儿说话,不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影响别人。

4)同样的任务会比别人完成得慢,所用的时间较长,而且质量不稳定。

5)情绪和行为上较为急躁、冲动,不能推迟需要的满足。

6)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的能力较差,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不喜欢阅读文字书,不喜欢做与听、说、读、写有关的任务。

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措施:

环境和教育方面:防止环境中无关刺激的干扰。环境内光线和声音不要太强,注意干净整洁,不要有污染;教师衣饰整洁大方,不要过于奇异。

劳逸结合,为儿童制定合理的作息生活制度。灵活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特点,交替运用。明确教学目的。

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心理暗示。尊重并鼓励儿童所进行的集中注意的活动。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观察力:

1.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时,尽可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2.教授观察的方法: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

3.激发观察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的、新奇的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兴趣。

4.培养观察的习惯。

如何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给幼儿明确的记忆任务。激发幼儿记忆的动机。让幼儿充分理解材料内容。

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培育幼儿多感官同时识记。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

让幼儿有充足的睡眠。供给幼儿丰富的营养。

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要鼓励幼儿提问,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

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既不要因嫌麻烦而置之不理,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幼儿学会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进行**,寻找答案。

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并对幼儿提出问题和**问题的行为再次予以正强化即表扬、奖励等。

中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原因:

中班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道德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喜欢告状,原因如下。

1.道德感主要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幼儿道德感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慢慢的由主要依赖于**的评价,发展成为开始自己独立进行评价。

2.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产生相应的情绪。

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

论述幼儿期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有:

1)从主要依赖**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比如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说“妈妈夸我是个好宝宝”、“老师说我是个乖孩子”。

2)自我评价从主观情绪性到比较理智。比如孩子经常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是过分妄自菲薄,主要是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

3)自我评价从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到比较全面。比如说孩子评价自己时可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如“我不说谎”或“我不打人”等。试论述亲子关系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民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在民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控制、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2.**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在**型亲子关系中,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的干预和禁止过多,对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兴趣爱好.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这类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以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在放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品质。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1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范围 集中性 稳定性 分配 转移。2 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 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 有以后注意得到较快发展 3 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4 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3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 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 新异性 活动变化...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 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中国的首都在北京。程序性知...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简述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几个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2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