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我自己整理的

发布 2022-10-19 00:11:28 阅读 6766

4、在心里学上,人们把巴普洛夫及其学派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5、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之性质不同,可以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就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如颜色、气味、声音、形状等作为条件反射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它是具体事物的信号,也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所以叫第二信号。(人类所独有)

6、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

7、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3)、动力定型。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里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注意与教学。

第一节注意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鹤立鸡群)、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人的主观状态: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目的、任务、知识和经验。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 其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人在掌握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注意的分配是可能的。)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6、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

5)、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

7、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3)、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4)、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第四章感知觉与教学。

第一节感知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受性的种类。

1)、绝对感受性(e)与绝对感觉阈限(r)

定义:绝对感受性是能够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而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关系:反比关系 e=1/r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定义:差别感受性就是能感觉出刺激物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而刚刚能够使人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刺激差别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关系: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第二节感知觉的规律两个。

1、感觉的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2、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这是同一分析器各部位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即对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出刺激是感觉的对比。

继时对比:如吃过苦药后喝水,觉得水是甜的。

同时对比:如色觉的对比。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受器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

3、联觉现象。

这是一种感觉兼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的生理机制是,两种或多种分析器的中枢部分所形成的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由于两种或多种分析器在生活经验中,相互之间建立起了特殊联系,从而使联觉现象得以产生。

感觉色觉最容易形成联觉现象。

如:暖色、近色:红橙黄……

冷色、远色:青蓝紫……

听味联觉:甜蜜的声音。

听动联觉:明快的曲调。

4、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方面:主要是个人的职业意识、知识经验、当时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需要和情绪状态等。

客观方面:第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第二,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和明度恒常性个。

5、感知规律与课堂教学。

1)、首因律:在社会心理学中,把第一印象即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所获得的印象,称为首次印象,认为首次印象在人们的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经验律

3)强度律。

4)、差异律。

5)、组合律。

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第一节记忆概述。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3、记忆的种类。

1)、从记忆内容角度分类:

形象记忆(表象记忆)、②逻辑记忆(意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情感记忆、④运动记忆(动作记忆)

2)从记忆时间角度分类:

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保持时间大约为0.25—2秒钟之间。

短时记忆(操作记忆) 一般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记忆容量为。

7±2个信息单位。

长时记忆(永久记忆)保持的时间能从1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

4、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5、识记的种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开分,可以分为无意识识记、有意识识记。

根据识记时是否理解材料来分,可以分为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6、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3)识记方法和态度。

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7、再认:是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在此呈现在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别出来的过程。

8、回忆:也叫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

9、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

10、导致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

2)干扰说。

两种情况:①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或回忆后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和保持先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

11、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保持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2、制约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性质。

3)识记材料的数量。

4)学习的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13、记忆的品质:(快牢准活)

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

第三节记忆规律炸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青少年记忆的特点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要合理地安排复习资料。

4)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5)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6)要合理用脑。

第六章想象与教学。

第一节想象概述。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

幻想包括理想和空闲两种类型。

4、再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1)要能够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5、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意愿。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

3)原型启发。

4)积极的思维活动。

5)灵感的作用。

第七章思维与教学。

第一节思维概述。

1、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与推理。

3、思维过程分析: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4、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的不同分为: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划分。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不同分为。

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和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解决的策略:原型启发、尝试性动作。

2)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3)定势、功能固着的作用。

4)动机。情绪的作用。

5)人际关系、个性的影响。

第八章情绪情感与教学。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同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人的表情动作一般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

2)姿势表情。

3)言语表情。

3、情绪类别: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把应激、激情、心境归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1)应激:是人们对应付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3)心境:是一种平静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4、主要的情感类别。

1)理智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或说是爱真(真理)恨假(谬论)的情感。

2)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情感。

3)美感:是关于客观事物或人的言行、思想和意图是否符合人的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规律。

1、情绪、情感的功能。

1)情感的信号功能。

2)情感的动力功能。

3)情感的感染功能。

4)情感的迁移功能。

第三节情绪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青少年保持良好情绪的主要方法。

积极做人,乐观开朗。

悦纳自己,实现价值。

学会宽容,助人为乐。

学会倾诉,合理宣泄。

解除烦恼,讲究方法。

第九章意志与教学。

第一节意志概述。

1、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自己整理

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 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 连贯,各动作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作效能 疲劳感 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操作的熟练 1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

自己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笔记

16.学习层次8分类 顺序性 信号学习 刺激 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5结果 也是五种学习类型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1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 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

教育学心理学自己整理

1 考试焦虑的矫正办法。1 自信心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不要太着重考试和考试的成绩。2 对重度的考试焦虑者,还要考虑其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等。a 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和肌肉放松。b 系统脱敏的具体的步骤是 列举出引出焦虑的具体的刺激情境 将上述具体情境按强弱进行排列,排成焦虑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