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笔记

发布 2022-10-18 18:06:28 阅读 4606

16.学习层次8分类(顺序性):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5结果(也是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17.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8.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激活、指向、强化三种功能)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9.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20.诱因是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1.学习动机种类(高尚和低级、近景的直接性和远景的间接性、内部和外部)

22.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2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4.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5.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位性迁移、顺位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6.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27.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8.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常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30.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上位和并列结合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事实性知识)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1.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32.知识的获得通过知识的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3.知识概括的方式: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4.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就是瞬时记忆或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的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35.遗忘原因:痕迹衰退说(起源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发展);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

36.知识保持方式: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阻止,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37.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有对象客观性、执行外显性和结构展开性。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阅读、运算、记忆等技能)有对象观念性、执行内潜性和结构简缩性。

38.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模仿、整合与熟练四个阶段)和心智技能的形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阶段理论)

39.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扶住实施。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40.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41.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两个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4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方法有: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43.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鞋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分为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问题的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4.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和个性。

46.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7.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其成分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

48.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

49.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认同指在思想、态度、情感和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0.良好态度和道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51.社会学习主要是指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

52.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5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失、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54.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55.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老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方面做出良好适应。(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56.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和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与肯定性训练。

57.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有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时人身上发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5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布卢姆等将其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9.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60.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和材料以及教学情境。

9大教学事项。

61.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

6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四个阶段: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结论)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直教学策略。(五个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64.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四个环节;三个经典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65.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cai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四点优越性)

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80%~90%)。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1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2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 1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1913 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 教育心理大纲 标志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 1868年,俄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对象 1877年,俄 卡普...

心理学自己整理

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 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 连贯,各动作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作效能 疲劳感 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操作的熟练 1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

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描述解释 控制 1.描述 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注 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2.解释 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注 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3.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