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1
1、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学风格: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3、 “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受到“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
4、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5、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6、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7、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某种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成为惩罚。
8、 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 “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1、 自我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2、 交往内驱力: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3、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 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5、 耶克斯-多德森效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6、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7、 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个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18、 相同要素说: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19、 定势:指的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20、 记忆: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21、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22、 程序性知识: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简洁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3、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从内容上分,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4、 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25、 投射自我: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6、 理想自我:个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27、 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28、 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
29、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0、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下降。
31、 从众: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32、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效果或者说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33、 行为目标: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4、 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成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35、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36、 标准参照测验: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价其是否达到标志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6-7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
7、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
1)、明确教学目的 n激发学习动机 n树立行为目标 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 n能力的要求 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心理发展水平 n知识能力水平 n个体差异 n需求差异 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合适的教材 n适当的教法 n理论讲授 n实践环节 n课外练习 n考试要求。
5)、教学n学生的学习 n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教学相长
6)、评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8、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举例分析 n详见教材p2。
9、心理发展概念p17(66闭,名词解释)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0、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p23-26
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11、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简答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12、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 p28
1.--的波动性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 -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 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13、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38-40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14、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不是考试重点,思考重点,重视。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第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第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第三,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第一,学习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第二,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
15、什么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概念:p60非常重要。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16、简答我国的学习分类概念:p42(3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17、学习动机 p66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18、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简答。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强化动机理论)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
20、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66开,论述如何正确指导归因理论分析)(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高等教育心理学》 答案整理 缩印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重点掌握的题目。1 高等教育心理学 p14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师角色 p25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着。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 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