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现代人,因为我们都进入了现代生活,都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但是,我们每个人并不一定都具备现代素质,不一定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那么问题就是在于我们现代人究竟应该怎样去做。
首先涉及的是生活环境。人的生存和发展都脱离不开所处的生活环境。从大环境看,前面谈到的现代生活的冲击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是同样的。
然而,对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来说,还会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我国,人际关系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研究者揭示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差序格局。
这就像在水中投进一个石头,水纹向外扩展,越靠近中心,水纹越密,越往外,水纹越疏。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以自己为中心,然后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最后是不亲密的人,一圈一圈呈差序格局。所以,我们常常能在中国人身上看到他们独有的心理行为特征。
假如不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行为。有人说中国人最合群,有群体向心性。但中国也有这样的谚语: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又说明中国人不合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非常关心他人,甚至不管他人是否需要,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这种背离的现象也许不好理解,但依据差序格局就可以理解。中国人有内群体和外群体之分,或者圈内人和圈外人之分,或者家人和外人之分。对圈内的人和对圈外人会有相当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人讲私德,不讲公德。这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人际环境。
当然,在实际的生活中,即使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遭遇的生活事件可以是不同的。有的人下了岗,必须要再就业;有的人跳了槽,追求更合适的前程。有的人赔了本,一贫如洗;有的人发了财,一夜暴富。
不过,任何一种生活事件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所以,生活事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问题在于怎样理解、评价和把握到的生活环境,就发生的生活事件。
应该说,只有人能把握到的生活环境也即心理环境,才会影响到人的心理行为。
其次涉及的是生活适应。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遭遇到川流不息的生活事件,重要的不在于面对和遭遇的是什么,而在于怎样看待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后果。这就是生活适应的问题。
能不能适应和怎样适应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生活事件,对有的人来说就可能很适应,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不适应。同样考不上大学,有的人就发奋图强,有的人就自暴自弃。
有的人很富有,旁人很羡慕他,但他自己却可能过得不好。有的人生活很贫苦,旁人看不下去,但他自己却过得很好。关键在于适不适应。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更新的时期,现代人有着更多的内心困惑和冲突以及内心烦恼和焦虑。适应生活就不是很容易做到,适应不良很多见。
通常适应不良有两类:一类是情境性适应不良,一类是性格性适应不良。情境性适应不良在于突然的情境变故或突遇的生活事件,超出了能够适应的范围,使当事人出现心理行为的暂时失调。
情境性适应不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例如,大学毕业生刚分配到新的单位,会觉得不知怎样开展工作、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而使之无所适从,情绪低落。这就是情境性适应不良。
性格性适应不良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属于当事人性格上有某种缺陷,或有某种障碍,而导致对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的不适应。例如,有的人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在于性格上的问题,像总是不信任别人,对别人抱有敌意等。这就是性格性适应不良。
情境性适应不良矫正起来比较容易,而性格性适应不良矫正起来就比较困难。
现代生活复杂多变,使人更不易于适应,或者说使生活适应的问题更多。例如,现代生活的复杂化,使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要面对未知的东西。这就要求现代人要不断学习,甚至于活到老、学到老。
显然,单靠老的经验、老的办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但在生活中,很多人把学习看成是**以前的任务,特别是有了功名、有了地位,就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愿放弃习惯的东西。
再如,现代生活的多变性,使生活似乎变得无常了。人总是从不变当中求取安全感。像职业,铁饭碗、终身制很受一些人的欢迎,就因为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但现在职业的稳定性消失了,人们要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和再就业的艰难。与此相应的生活安全感也就没有了,人们似乎要处在总是缺乏安全感之中。实际不然,过去人们的安全感是建立在职业稳定性的基础之上,而现在则必须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能力本位的提法,人有能力、有本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生活的安全感,才能把握生活的机遇。那么,仍然把生活的安全感建立在职业的稳定性上,就会有适应不良出现。
生活适应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与什么样的生活相合拍。但是,这只能达到低度的心理健康。高度的心理健康不单纯是适应问题,不是说有了现存的条件,只要应对自如就行。
高度的心理健康还要创造生活。
最后涉及的是生活创造。这是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生活,需要更为优秀的心理品质,达到的是更健康的心理生活。生活创造与生活适应不一样。
生活创造强调的是开拓,是创新。说得极端一点,生活适应是一种逆来顺受,生活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生活创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要更为重要,想做到也就更不容易。
生活创造难就难在,它需要的是能够超出现有的生活,即破除已有的生活习惯。而去追求一种并不了解,从没有体验过的生活。这需要的是冒险的精神。
通常,我们易于贪图生活的安逸,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为稳定,都愿意顺从自己的生活习惯。然而,创造新的生活却需要冒险,可人们通常最缺少的就是冒险精神,我国现在的儿童教育也最缺乏对冒险精神的培养。
实际上,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人拥有许多潜能,但并没有被开发或实现出来。通过创造新的生活,就可以开发和实现人自己的潜能。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展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高度的心理健康,不断地促进心灵的丰满。
因此,人不应满足适应带来的安逸,而应该追求开创以带来充实。生活的丰满和心灵的丰富就取决于生活的创造。
生活创造要求培养和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例如,这需要开拓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高超智慧。越是开创性的活动,越要冒有失败的风险,越要忍受打破常规的孤立,越要承接推陈出新的压力。
为什么许多人做不到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遇到困难、遇到困难障碍、遇到挫折,就放弃了努力。显然,创造是一种获得,那么,人想获得的越多,付出的就必须越多。
越想获得新的东西,越要付出超出常人的代价。或者说,很多人在生活中害怕成功,就在于忍受不了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创造生活,才能有高度的心理健康,才能有高度的心灵丰满。现代人面对着现代生活的挑战,这不仅要适应生活,而且要开拓生活。那么,现代人就不仅要获取心灵的快乐,而且要获得心灵的丰满。
心理健康在于对生活的适应,而高度的心理健康则在于对生活的创造。
健康心理学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健康心理学 课程 专业班级 10级电子信息工程 4班 姓名傅东强 学号 201030580405 159 email q q 854575817 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基本上都告别了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的贫穷生活,也越来越开始懂得享受。俗话说得好,有钱还得有命花...
健康心理学
浙江大学。学院 医学院。学号 21118228 姓名 杨霞。大学生如何应对压力。摘要 压力无时不刻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大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无压力无生活。我们学生将面临学业压力,爱情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压力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对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心...
健康心理学
1.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理解。心身关系,一直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心身一元论 二元论 交感论 同一论 平行论等心身学说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论战。我们课堂上接触最多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很大程度上坚持了唯物论的一元论,他不仅承认了生理对心理的最终决定作用,而且肯定了精神对身体的反作用。在文艺复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