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要点

发布 2022-10-17 19:45:28 阅读 4908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8分)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其次,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最后,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2.简述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有哪些?(5分)

答:心理过程(process)

心理结构(structure)

心理的脑机制(mechanism)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与环境。

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那些?(8分)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行为、动作、言语、表现等),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measurement method)

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有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4.简述关于大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基本观点。

鲁利亚提出。

脑的一定部位损伤,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导致一系列心理过程的障碍。

提出大脑皮层定位是动态的、系统的机能定位说。

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激活系统。定位在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保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

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定位在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下组织。作用是接受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定位在大脑皮层前部,主要是前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5.简述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脑的反射活动。——本体论。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认识论。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社会制约性。

6.简述关于视觉的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2024年提出的,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对红、绿、蓝三种波长最敏感。 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了红、绿、蓝三种不同的颜色经验。

2024年,赫尔姆霍茨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是不同颜色的感受器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性不同。

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 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7.简述知觉的特性。(8分)

1)选择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凡是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事物,就是我们知觉的对象。

与此同时,仅被我们比较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了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2)整体性: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整体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时也可以使人们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3)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8.简述注意的功能。

选择的选择性,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

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填空题。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神经元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是电传导,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冲动的传导是化学传导。

3.人的大脑两半球可以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四个区域。

大脑的布洛卡区受损会发生运动性失语症。

大脑的威尔尼克区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

损伤大脑的角回区域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

简述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神经元的分类

按照功能来分类:

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名词解释。1.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2.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

3.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5.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6.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当光刺激到这个区域时,视觉系统中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便会被激活。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7.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8.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9.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10.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1.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12.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13.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14.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代表人物:德国生理学家缪勒。

主要观点: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感觉决定与感觉神经的性质而不是刺激的性质。

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

这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颜色混合。可分为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

是一种加法过程,是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实现的混合。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油漆、油墨的混合。

是由于某些波长的光线被吸收而引起的,是一种减法过程,即将两种颜料混合之后,作用与视觉系统引起的。

色觉理论。对立过程理论 (opponent-process theory):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

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听觉理论。四种理论的划分。

地点说。共鸣

行波 频率说。

频率 神经齐射

频率理论也叫**理论。是2024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

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一,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短纤维对高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长纤维对低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

人耳的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

基底膜神经纤维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兴奋,传到听觉中枢便产生了不同音调的听觉。

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

—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提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获得的信息为基础。

区别。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似动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意识的内涵。

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

从心理状态看:

从心理内容看:

从行为水平上:

从哲学层面上:

不同角度的理解。

是一种觉知。

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是一种心理状态。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误导大家!注 红字表示可能出简答,加粗表示可能论述。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对象。2 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3 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4 心理学诞生年代人物。5 心理学流派年代人物观点。第二章。1 神经元构造分类。2 神经冲动传导 电传导 化学传道 神经回路 3...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什么是心理。个体心理的主要内容。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各流派的创始人 基本观点 优缺点 第二章感觉。感觉的定义和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视觉后像。感觉的基本规律。马赫带现象和侧抑制。第三章知觉。知觉的定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知觉的基本特性。第四章意识和注意。快速眼...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