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

发布 2022-10-17 12:28:28 阅读 6202

2012~2013学年度(2)学期师范班《心理学》课程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单选题(20分)、填空题(20分)、

简答题(30分)、论述题(30分)。,

第一章。1.概念:心理学、心理。

2.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第一章。1.概念:心理学、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

2.心理学的诞生。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之中,直到2024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门科学。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行为、心理活动、(最主要)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伦理性原则。

5、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一、研究一般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学科。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5、人格心理学。

6、心理测量学。

二、研究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学科。

1、教育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

4、临床心理学。

5、咨询心理学。

6、法律心理学。

7、消费心理学。

8、环境心理学。

9、广告心理学。

三、研究不同主体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学科。

1、发展心理学。

2、教师心理学。

3、**心理学。

第二章。神经元的主要部分。

第二章。1、神经元的主要部分。

细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

第三章。1.概念: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2.知觉的基本特征。

3、注意的品质。

4.教学活动中注意规律的应用。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遗忘曲线。

7.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第三章。1.概念: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

2.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二、选择性。

三、理解性。

四、恒常性。

3、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4.教学活动中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1、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2、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

3、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

2)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1、明确学习目的。

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合理组织活动。

三)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应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进而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组织严密,系统连贯的有机整体。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 知识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二)无关信息的干扰。

刺激模式是指个体知觉到的问题组织形式,它对问题解决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

三)功能固着性。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四)定势。问题解决定势简称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

五)动机强度。

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就动机的性质而言,如果个体解决问题的动机越积极、越具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并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索就越积极、越主动,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就动机的强度而言,它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6.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又称为保持曲线、

记忆操作特征曲线。

7.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

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

5.适当运用记忆术。

第四章。1.概念:学习、学习策略、学习风格。

2.各种学习理论与其提出者。

3、五种典型的认知风格。

第四章。1.概念:学习、学习策略、学习风格。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2.各种学习理论与其提出者。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

2.奥苏泊尔认知同化学习论。

3.加涅信息加工论。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五种典型的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沉思型——冲动型。

齐平化型——尖锐化型。

整体型——序列型。

聚合型——发散型。

第五章。1.概念:教学设计。

2.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概念和步骤,各自的优缺点?

3、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和提高。

第五章。1.概念:教学设计。

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2.讲授法和发现法的概念和步骤,各自的优缺点?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

步骤:详细指定将要学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喝内容上是和每一个学生,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

技巧:1、提供先行组织者。2、提供信息加工时间3、提供总结。

优点:经济实用。

缺点:在讲授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发现法:(由布鲁纳提倡的)只给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和掌握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

步骤: 第。

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情景时,在思维中产生某种不确定性,就会出现试图**的动机。

第二,围绕问题,向学生提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材料或事实。

第三,协助和引导学生对有关材料或事实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的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途径,第四,协助和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假设,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优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仅仅是学习的结果,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仅仅是知识本身。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吗,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缺点:耗时太多,会减缓教学进度,不易被教师真正掌握,而且一些学科不一定适合。

3、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和提高。

一)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条件。

1.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基本条件)

2.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

3.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5,师生良好的交往。

2)维护和提高教师威信的对策。

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第六章。1. 智力三元理论。

2. 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

第六章。1. 智力三元理论。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理论可分为三个分理论:

情境分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系。

经验分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

成分分理论,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结构。

2. 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

1.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七章。1.概念:动机。

2.班杜拉的强化观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七章。1.概念: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班杜拉的强化观点。

他将强化分为了两类,一是直接强化,即学习者自身的行为强化,二是间接强化,即通过观察对他人行为的强化而产生的行为效应。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合理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不仅对建立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首先,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都称为基本需要,并认为这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第八章。1.概念:人格、性格、气质;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3.几个著名的人格测验。

第八章。1.概念:人格、性格、气质;

人格:人格是构**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其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气质:气质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搀和或混合的意思,后来被用来描述人的激动或兴奋的个体特征,与通常所说的脾气意思相近。

定义: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3、文化环境因素。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