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准备

发布 2022-10-17 12:26:28 阅读 4808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人格结构…

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背后的大脑活动。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

心理与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他人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描述和测量; 解释和说明**和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个案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优点:收集到第一手资料,有它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缺点:观察者可能带有主观臆测和偏颇。

调查法就某一(某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优:可以大面积的调查;缺点:难于**调查表,被调查人不配合,失去准确性。

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心理学有哪些分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 2024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该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各心理学派的观点与不同。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感知。)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他的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韦德海默、柯勒、考卡夫(主要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成过程。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行为主义代表(华生斯金纳)(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应当把人的意识当做一个黑箱,只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认知心理学主要观点: 把人看成信息加工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刺激输入的变换、简化、加工、存储以及使用的过程 ;研究信息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传递、转换、贮存和作用机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人性本善;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研究方法 : 注重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3、心理与行为、意识、无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章。2.1、试述人的神经系统结构?

大脑的四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2.3、试述鲁利亚脑皮层三个技能系统的作用。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功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一般觉醒状态,提供大脑的兴奋性和感受性,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作用:接受来自集体内、外地各种刺激并分析,综合加工最终保存下来。

第三机能系统: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借助神经系统实现。

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反射的种类。

经典条件反射-发现者: 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发现者斯金纳。

7、举例说明人和动物运用两种信号系统的区别?

1)由现实、具体的刺激物构成的信号系统为第一信号系统。

2)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叫做第二系统系统。

区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两种信号的刺激的广度和丰富性不同;形成的基础不同,第一信号系统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之上。活动效果不同:

第一系统系统是动物活动的最高调节机制,第二信号系统与思维密切联系,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调节机制。

第三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感觉的种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适应的意义:低调处理富余或持续不变的信息。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感觉的相互作用。

事物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对某种刺激的感觉性不仅决定于该刺激的性质,同一感觉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一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这叫感觉的互相作用。

同一感觉中的互相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

一般规律对一种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种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感觉容易产生联觉,即某种颜色往往兼有冷暖感、远近感和轻重感。

第四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和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密切,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区别: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认识层次不同。 心理过程不同生理机制不同从感觉到知觉,有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

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做进一步加工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示出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主体倾向于将具有某种潜在关系的客体组合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予以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物理特性已经发生变化,但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共同命运原则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对称性原则。

形状知觉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它是由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距离知觉: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大小知觉。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 物体的大小 ; 物体的距离 ; 二者共同决定大小知觉。

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运动知觉包括人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必然歪曲的知觉现象。

第五章。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 : 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类型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

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指一定时间内能够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起伏: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即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

注意分配的首要条件 (1)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第六章。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与感知觉的区别: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是信息的输入;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记忆: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要以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情绪记忆:

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运动记忆: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根据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作用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瞬时记忆特点容量限制:容量大,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官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只有0.5-2秒编码方式: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信息;视觉形象贮存;听觉回声贮存。

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只有感觉记忆中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未被注意的信息迅速衰减。

短时记忆:定义信息存储保持在5秒-2分钟之内的记忆;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将被保留,并向长时记忆转移;精细复述:在复述时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得不到复述的信息会很快遗忘。

长时记忆: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记忆是一个过程:识记:信息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保持:

信息存储;把过去的经验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头脑中;再认和回忆:信息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记忆的好坏通过这一过程来体现。

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目的和态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

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识记是接受编码信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同时促进理解,使识记更有效地进行。

学习方法整体学习:将材料整篇阅读直至成诵;部分学习:将材料分段背诵完毕后再合成整篇背诵;综合学习:按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识记直至成诵。

保持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再认和回忆: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

回忆 :根据一定的条件将头脑中贮存的信息重现出来的过程。回忆分类:

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有意回忆:事先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无意回忆:事先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影响回忆的因素:材料的性质 ;刺激的顺序回忆线索。

心理学考研准备

关于初试 心理学专业统考 1 推荐参考书 英语 新东方的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为历年真题解析,解析的不错 最后冲刺阶段可用王若飞的考试虫系列,那个题目设计比较贴近真题政治 初期我用的是徐之明的 阶梯训练 题目还不错最后冲刺阶段可用肖秀荣的 最后四套题 另外很多考研机构也会出最后几套题,比...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