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7 11:47:28 阅读 2089

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1、感知觉逐步完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逐步发展起来,观察更细致有序。

2、记忆从机械识记到有意义识记,从具体形象识记到词的逻辑识记,从不会运用记忆策略到主动使用记忆策略。

3、语言:口头语言比较熟练成熟,在教育的影响下,书面语言逐步发展起来,学会写字、阅读和写作。

4、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社会性发展。

1、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教师和同伴的社会支持影响学生自信或自卑心理的形成。

2、道德认识逐步提高,从关注行为的结果到比较全面的考虑动机和结果。

教育启示。1、学习准备促进或阻碍个体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着学习的成功,也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2、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强化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岁口头语言 4岁形状知觉 4——5岁书面语言。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感觉和动作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一阶段心理特点: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单向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思维具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的思维具有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守恒性是区别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阶段开始去中心化,这是社会性开始发展的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特点:a 认识命题之间的联系。b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c 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d 思维具有灵活性、可逆性、补偿性。

教育意义:1、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一般认知发展水平。各科教师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提出即有超出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学生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内容。

2、依据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特殊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借助**的帮助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相临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

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人格即个性。

1、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达成。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负罪感和怀疑感。

发展自主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3、儿童期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发展主动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4、学龄期——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培养勤奋感,体验努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培养亲密感,体验爱情,克服孤独感。

7、成年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死亡) 自我调整和绝望期的冲突。

自我意识。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阶段: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学生个体差异性。

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和发散型、抽象型和具体型。

智力差异: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智力差异类别: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的早晚、性别差异。

智力的核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性格差异: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性格中的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

性格分类:按反应方式分内倾型和外倾型按人与人的关系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学习理论。加涅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或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我国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学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论试误论。

三大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十年怕井绳就是刺激泛化。

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论。

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强化:正强化(奖励)、负强化(撤消惩罚、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惩罚一种不良行为要和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是观察他人行为及强化结果,使自己得到一种新行为或原有行为得到修正。

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1、柯勒完形——顿悟说与联结主义相对。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内部的构建完形。

2、布鲁纳认知——结构论把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发现学习转变为认知结构。

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是为了理解学科认知结构。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结构原则、动机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有意义的、机械的学习方式:接受的、发现的。

机械学习:学习者不理解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只是依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组合,死记硬背。

有意义学习:学习者理解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并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适应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条件:a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b 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c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知识,方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接受性学习: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

发现学习:不是把知识以定论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是要经过某些心理活动,发现新内容,再与已有知识想联系。奥苏泊尔认为学校学习应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的有意义学习。

教育运用(启示):课堂原则:逐步分化原则、综合贯彻原则。促进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为的帮助实现意义的建构。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教育启示: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往知识经验和对教学材料的信任状况,引导学生对新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概念。

2、教师不仅要传授学习材料,还要培养学生获得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评议、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自已的认知过程,最终形成独立的进行理解性学习。

鱼牛故事的启示:

1、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石,孩子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事物。

3、课堂教学需要交流。

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还原“生活画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

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知情况,当发现学生建构的是“鱼牛”时,我们的讲解和引导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批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地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力,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它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还是自觉、自主的学习,能在相当大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安排适合自已的学习情境。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学习是手段和条件,促进学生的自由成长。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角色:助产士、催化剂。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三因素:推力、拉力、压力。

学习需要(学习内驱力)成份:

认知内驱力: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获得长辈赞许、同伴接纳。

学习期待(学习诱因):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学习动机分类:

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社会意义:高尚动机 、低级动机。

起作用时间长短:远景性动机、直接近景性动机、间接性近景动机。

作用:主导动机、辅助性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

1、巴甫洛夫、 斯金纳强化理论。

外部的奖励、惩罚维持动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缺乏学习动机是因为需要的缺失,特别是爱和尊重的需要。如果学生没人爱、认为自己无能,就不可能有强烈动机实现高目标。那些不能确定自己惹人喜爱或不确定自己能高低的学生,为了安全,选择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感兴趣。

3、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对趋向成力倾向的人,给予更多新颖有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环境,严格评分来激发学习动机。避免失败的人则安排竞争小的情境,如成功则及时给予强化,评分时尽量宽松,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

4、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三个纬度:内部的归因和外部的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教育意义: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利于通过特定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个体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学习行为。

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学习动机,有利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5、班杜拉自我效能感。

行为受结果因素、先行因素影响。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