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10-17 11:25:28 阅读 3207

简答题:

一、 怎样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p103)

1、 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2、 充分利用无意记忆;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 合理的安排记忆材料;

5、 适当运用记忆术;

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p114)

1、 问题表征的方式;

2、 无关信息的干扰;

3、 功能固着性;

4、 定势;

5、 动机强度;

三、 教师的社会角色包含几方面?(p183)

1、 学习的指导者;

2、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 心理保健者;

4、 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5、 教育科研人员;

6、 家长**人;

四、 教师应具备的认知能力有?(p185)

1、 组织能力;

2、 教学反思能力;

3、 教学监控能力;

4、 教学的效能感;

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p245)

马斯洛认为,人的多种需要,可按其性质和。

发展的次序分为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隶属与爱的需要;

4) 自尊需要;

5) 认知的需要;

6) 审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前四个层次的需要统称为基本需要,又称为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的需要称为成长需要。

六、 韦纳的三维度与六个因素(p249)

三个维度:1、 根据归因因素的**可以有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维度;

2、 根据归因因素的可变性可以有稳定—可变维度;

3、 根据归因因素能否被行为者自己控制和操作可以有可控—不可控维度;

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其他。

七、 青少年主要的压力源:(p308)

1、 学习和学业方面的压力;

2、 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3、 与父母交往方面的压力;

4、 未来前途方面的压力;

5、 经济方面的压力;

6、 恋爱和性方面的压力;

八、 健康的压力应对方式:(p311)

1、 寻求社会支持;

2、 积极筹划和行动;

3、 认知重组;

4、 接受和主动克制;

5、 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

九、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p314)

1、 热爱生活,乐于学习;

2、 自尊自信,积极向上;

3、 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4、 智力正常,意志健全;

5、 情绪适度,善于交往;

6、 心理协调,人格统一。

十、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p322)

1、 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尊重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填空:一、 填空。

1、 心理学时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2024年),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这开始心理学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长性)。

4、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6、 思维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特点。

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8、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种。

9、 气质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0、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1、 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二、 单选题。

1、 个体心理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3、 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格式塔学派(德国,苛勒)、精神**学派(佛洛伊德)。

4、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产生条件上来说,它离不开事物的直接作用;二是就反应内容而言,它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5、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6、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大约为7+2个单位)、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

7、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了遗忘曲线图,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8、 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9、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10、 当代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心理管能(指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得到训练而提高的结果。

(2)相同要素说:美国、桑代克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具有相同要素时才会发生迁移。(3)概括说:

美国、贾德认为迁移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般原理和原则。(4)关系说:德国、苛勒。

(5)认知结构说:奥苏伯尔。(6)建构说。

11、 智力是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包括抽象推理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

12、 智力所包括的因素:(1)二因素论:美国、斯皮尔曼。

(2)群因素论:美国、瑟斯顿。(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美国、卡特尔。(4)埠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英国、埠南。

(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吉尔福特。

13、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滕伯格于2024年提出“智力三元论”。

14、 智力测试的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效度即测试的有效性,是指一个测试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15、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其基础。

16、 诱因是指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具有诱发个体行为的功能的外交刺激。

17、 健康的结构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三、 概念题。

1、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3、 学习的概念:(1)广义: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2)狭义:专指学生的学习。

4、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 动机指为推动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即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

论述题。1)人格的特征(举例分析)?

人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概念反映了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具有独立性。即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人格特征。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有独特的个性倾向与心里面貌特征组成。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毫无共同之处。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比如中国人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就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但是,从整体上讲,每一个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人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人格极其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前后一致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之为人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很好的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例如,一个人比较内向,那他在大多数时间和场合都会表现出内向的特征,这种特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当然,一个人偶尔也会表现出与自身特点截然不同的举动,比如一个处事稳重的人,偶然表现出轻率的举动,并不能由此说明他具有轻率的人格特征。

然而人格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一个人的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具有可塑性,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三、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控制,是人的整个心里面貌。人格的各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相反会出现适应性的困难和障碍,甚至出现人格**。

四、人格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生物作用,又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不能将人格的形成简单的归于某一种因素。同时也不能把两种因素的作用等同起来。

生物因素只给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才使这种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对人格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条件。

五、人格具有功能性。一个人一旦形成某些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点反过来就会影响他的生活方式、处事态度、工作方式,甚至决定他的命运。“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面对同样的人生境遇,不同人格特点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人生策略,也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因此人格具有强大的功能性。

2)影响人格的因素。

当代心理学家共同认为,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人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物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常用的检验遗传与环境在人格特征中作用的是双生子研究方法。自然环境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外,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环境因素对于人格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不通的自然环境会使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二、 文化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阿卜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并提出了人格结构的概念。

基本人格结构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共同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具,同一种文化中的人所具有的共同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可塑性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而且不同的不同的社会文化产生不同的社会价值标准。

三、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母爱。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气氛分为融洽和对抗 (3)家庭结构即分为:大家庭 、核心家庭、破裂家庭。

(4) 出生顺序。

四、 学校环境因素。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1)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2)班级集体,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

学生在集体中生活,班集体对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 教师,教师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室对学生的关系也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

心理学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 概念 选择 判断 1 心理学 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2 心理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3 观察法 观察法是再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了解...

心理学考试复习

1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 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可分为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 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4 有意注意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5 表象 是指人脑 ...

心理学考试复习

一 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 人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发生在 d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2 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 a 动作思维b 形象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发散思维。3 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