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42:28 阅读 4779

一个体心理系统。

个体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1 心理动力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2 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 心理状态4 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根据教学过程结构讨论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备课?1 明确教学目标。

2 分析任务。

3 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 设计教学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5 实施教学。

6 评定。三什么叫角色?高校教师扮演着哪些角色?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高校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如下多重角色:

1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2 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 模范和榜样公民。

4 学生灵魂塑造者。

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四角色意识如何形成?如何促进高校教师角色形成?

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 角色认知阶段。

2 角色认同阶段。

3 角色信念阶段。

(二)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1 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2 树立学习榜样。

3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五教师能力素质构成有哪些方面?

1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3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六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促进自身教学效能感的形成?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可把它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其次,教师要增强信心,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另一条途径是需要教师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七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促进教育机智的提高。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

1 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

2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此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和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通过教学如何使学生理解教学结构观(结合专业)布鲁纳的理论。

为了促进大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大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九联系实际谈意义学习的条件(奥苏伯尔)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也就是说,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十从公式出发,联系实际,讨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中,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一致(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是正向的不一致。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获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主体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需要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从而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总之,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但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

十一教材直观包括哪三种形式?结合教学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直观教学?

(一)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二)1灵活运用各种直。

观形式:实物直观和模象。

直观的选用;词(言语直观)

与形象(实物直观和模象直。

观)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 让学。

生充分参预直观过程。

十二举例说明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 科学地进行比较。

4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十三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如何通过复习促进学生知识保持?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

1 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十四归因理论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好,面对成功的时候要能力归因,有利于建立自信心;面对失败时应作努力归因,这能形成良好的预期。

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心理学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 概念 选择 判断 1 心理学 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2 心理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3 观察法 观察法是再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了解...

心理学考试复习

1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 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可分为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 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4 有意注意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5 表象 是指人脑 ...

心理学考试复习

一 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 人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发生在 d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2 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 a 动作思维b 形象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发散思维。3 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