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41:28 阅读 3865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与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一)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统称感知。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高级的一种心理过程。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客观事物,记住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思维一样,想象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

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都有注意现象。

二)情感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三)意志过程。

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

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

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2.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而形成,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反过来又制约着一个人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表现,对心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事实上,不存在不具有个性心理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心理,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唯物主义的心理。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

西方近代机械唯主义的心理观。

辩证唯主义的心理观。

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脑的机能;

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人脑仅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自身并不能产生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

二、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的。

三、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决定于当前被反映的客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进行的。

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目的动机、兴趣爱好、态度体验不同,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不一样。

四、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自觉性。

创造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创造性。人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

人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而且是一个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意识)不仅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发展的水平和内容、特点,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提高。

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不同的。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的心理(意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内容会更加丰富。

三) 感觉类别。

首先,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其次,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

第三,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把感觉分为四类。

二、感觉的规律。

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二) 感觉适应规律。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三) 感觉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四)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五)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六)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这样,一种(或几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就有可能由其他经常得到练习的、感受性提高了的感觉系统来加以弥补。

七) 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时而近似于感觉,时而近似于表象,好像是与直接感觉一起产生的,但不是由人们自己随意想象出来。

一、知觉的概念。

一) 知觉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首先,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其次,知觉的组织功能依靠过去经验。

最后,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二)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官,是对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 知觉的种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知觉进行分类。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称为物体知觉。

三) 知觉的信息加工原理。

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大脑的识别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分析、比较和决策。

二、知觉的特性。

一) 知觉的选择性。

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二)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知觉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四) 知觉的理解性。

1.大小恒常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距离如何,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

2.形状恒常性。

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倾向于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3.明度恒常性。

尽管光照条件下物体的亮度改变了,但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

4.颜色恒常性。

尽管光照改变了物体的颜色,我们仍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

三、知觉的规律。

一)知觉组织的规律。

1.接近因素规律。

2.相似因素规律。

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做一个整体,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3.完整倾向因素规律。

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使我们尽可能地把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好”图形的趋向,即把不完全的图形视为完全的图形,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有意义的图形。

4.好图形因素规律。

好图形因素规律是指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5.好的连续因素规律。

好的连续因素规律是指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共同命运因素规律。

共同命运因素规律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说的,指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7.定势因素规律。

定势因素规律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

8.经验因素规律。

经验因素规律认为过去经验是知觉整体化的重要因素 。

二)视空间知觉规律。

1.生理线索。

生理线索是指人眼水晶体曲率可以自动调节:看近物时,水晶体比较凸起; 看远物时,水晶体比较扁平,但这种调节一般只在10米内有效。

现代心理学复习

现代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一 相关名词。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 意识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意识的聚焦 p119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p122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做出一定一直努力的注...

现代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1 直到19世纪的未叶,因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影响,德国冯德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3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内省法。4 行为主义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

现代心理学复习

1.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最主要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解释。2.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用于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 相关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验法,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验,是运用测量工具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