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40:28 阅读 5071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行为中。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观点:

意识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而无法进行客观的研究,因些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在研究方**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奈塞尔观点:特别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行为主义学派s-r改成了s-o-r。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观点: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来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说明,认为必须把人当作一个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整体来研究,只有用整体分析法来研究人,才能产生更有效的成果。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学习理论知识、。

四、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已人”效应好感效应。

五、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已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六、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教师的教育能力 。

七、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只有一些专业知识就走上教育岗位,通过盲目测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2因循式教学:教师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知道如何教。基于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进行的教学,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3策略式教学:教师在较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的情境等选择有效的方式,灵活性的,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并能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出反思和调控,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教育要促进前两个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化。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最求专业知识的增长与更新,却忽视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诚然,专业知识的增加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帮助,当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

加: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1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 了解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3 把握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个别化教学。4 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

5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行灵活性教学。6 改善自身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

八、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教学观摩2微型教学3教学反思具体体验阶段觉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验证阶段。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涵义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进程,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三、桑代克尝试错识说他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准备律: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若给予传导且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当一个传导单位没有传导准备时若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2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使用率和失用率构成的。3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应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得结果实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

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动机)练习律:

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效果律——重点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四、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 1强化2消退3自然恢复4泛化5分化6高级条件反射。自然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泛化——重点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

五、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3教学因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中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主动性,主要观点有:学习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应该注重学科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强调人的动机的激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立思考的作用;强度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值得肯定。

特别是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有战略意义。

六、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同化,其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另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在意义学习后,同化过程并没有结束,只有通过知识不断地改组和重新结合,才能习得并保持知识。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a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必向,即具备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倾向性。b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的原则,是指学生应该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观念,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对它加以分化。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对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要素重新加以组合,通过类推、分析、比较、综合,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使所学知识能综合贯通,构成清晰、稳定、整合的知识体系。

4“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是它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必将随着人们认识成都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生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知识给我们提供的方法不可能对任何活动和任何问题都适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2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

学习是知识的构建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构建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学习意义的取得,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构建自己的结构。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强化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来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性质的改变。

八、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先驱者是马斯洛,他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他强调人尊重人的本性,发展人的潜能的观点对于教育事业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罗杰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他主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已的潜在的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第三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一、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1知识学习的准备2知识的感知3知识的理解4、知识的巩固5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直观类型:1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实验、实地测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学见习等方式,为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提供感性材料2模象直观:

指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不是实际事物,而是其模拟品。也叫教具直观,是指通过**、图表、模型、幻灯、教学录像、电影等模拟实物的景象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方式3言语直观指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感情认识,使学生对所要理解的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感知效果。在知识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1)强度律: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在此,强度主要指相对强度。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中,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等大小要适当。

教室要尽可能有充足的光线。2)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差别越大,越容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3)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教师在直观教学方面应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

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组成有意义的或有意义的系统,以便学生整体知觉。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逐次分明,重点突出。5对比律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能列清晰地被感。

某高校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史课件

洛克locke,john 1632 1704 洛克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 政治家 教育家,是哲学心理学中经验主义知识论系统理论的建构者,也是联想主义的先驱之一。1 对经验的作用 和种类做了系统的论述3 对观念的性质和种类做了 2 对两种性质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4 对联想主义心理学做了开拓性阐发。西方心...

著名高校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 教育的概念 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 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 的意思。在我国,教 与 学 是词源。三 教育的定义 代表重点 1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 教育是凡是...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