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10-17 11:06:28 阅读 4188

1、什么是心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指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心理是人脑这块高度发达的物质对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反映。

2、解释感觉、听觉、视觉、触摸觉、内部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听觉是对同种个体或天敌发出的声音的感知能力。

视觉是用这个波长段的光依次照射双眼时,会依次产生紫篮绿黄橙红各色感觉。

触摸觉是**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内部感受又称机体觉,是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分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觉是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刺激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够引起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这个范围的下限,叫下阈,即使继续增强也不能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的刺激强度是这个范围的上限,叫上阈。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

4、感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人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3、是某些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例如 “找感觉”

5、知觉及知觉的特性。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

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对象的动静状态: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者的注意:当注意指向某一事物时,它就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余的就成为背景事物;当注意指向别的事物时,对象和背景就发生变化。

(4)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事物更容易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 。

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确定意义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言语提示)

3、知觉的整体性指主体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反映的特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知觉的组织原则):

1)接近性原则: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原则: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看成一个整体。

3)封闭(闭合)性原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4)好的连续原则: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与闭合性颇为相似)知觉上的连续法则所指的“连续”,未必指事实上的连续,而是指心理上的连续。

5)好的形态(良好图形)原则: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完美的图形。

4、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6、知觉的主要类型,重点掌握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

1、“大千世界,色形而已”。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

2、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二)大小知觉。

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实现。

远距离的小物体=近距离的大物体。

远距离的大物体<近距离的小物体。

对象在比较熟悉环境中被知觉。

三)方位知觉。

1、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主体自身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2、 靠视觉、触摸觉、动觉、平衡觉及听觉的协调作用综合实现。

以自己为中心定位的(前后左右)

以天地或自己为中心定位的(上下)

四)深度知觉。

1、 深度知觉也就是对物体的高、宽加距离的知觉。

2、深度知觉是三维的、立体的知觉。

时间知觉。1、客观事物和事件具有连续的和顺序的属性。植物的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太阳东升、西落;人的一生的变化顺序……

2、主体对事物和事件的这种连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就是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连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

运动知觉。(一)人脑对物体运动特性及状况的反映就是运动知觉。

(二)运动知觉的形成。

视觉、动觉。

7、什么是注意?什么是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比较三者的异同。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一系列功能。

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一)刺激物的特点。

二)人本身的状态。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1、加强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具备了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优点。

二)随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动作自动化。

8、注意的意义?

一)选择功能。

在大量的信息刺激中,选择那些重要的,排除不重要的,使对象变得清晰,提高活动效率,是注意的基本功能。

二)保持功能。

使对象或映像在意识中保持住,以便不断对其进行心智操作和加工。

两种保持:集中注意力,保持关注。

三)调节和监督功能。

监督动作,保持心理活动朝一定目标方向前进。

9、什么是记忆及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保持和重现)。

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过程。

10、从不同的角度分记忆的类型有哪些?

一)按记忆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语义记忆)

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叫做逻辑记忆。(需要语义记忆)

3、情绪记忆。

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情绪记忆。(类似情景记忆)

二)按记忆编码方式不同、保持时间。

长短不同分类。

1、瞬时记忆(0.25~2秒)

又叫感觉记忆 ,是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之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的瞬间映象的记忆。也叫感觉登记 。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过任何加工的,按刺激原有的物理特征编码。

瞬时记忆容量很大。

2、短时记忆

又称工作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5秒~2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即广度,一般认为是7±2个项目。

11 、有关遗忘的理论。根据遗忘的理论应该怎样进行学习?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

心理学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 概念 选择 判断 1 心理学 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2 心理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3 观察法 观察法是再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了解...

心理学考试复习

1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 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可分为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3 无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4 有意注意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5 表象 是指人脑 ...

心理学考试复习

一 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 人的第二生长发育高峰发生在 d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少年期d 青年期。2 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 a 动作思维b 形象思维。c 形式逻辑思维d 发散思维。3 能够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a 绝对感受性b 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