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心理学考试复习

发布 2022-01-12 16:51:28 阅读 1350

心理咨询理论。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理解)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个体心理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划分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依据。

统计学标准:正态分布。

社会规范标准:社会协调性。

主观经验标准:自我感觉;他人观念。

生活适应标准。

心理成熟标准。

生理学标准:**或症状存在与否。

三、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乐观稳定。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与年龄、社会角色、刺激强度相一致,并且具有一贯性)

5.人际关系和谐。

四、心理咨询。

一)含义。1.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强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2.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前来咨询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从而挖掘出其自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调节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a宣泄疏导来访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

b鼓励来访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来访者领悟问题的**和本质。

c协助来访者改进认知结构,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适应方式。

d帮助来访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a双方建立起来的和谐的互相信任关系。

b来访者的强烈动机和积极态度。

c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d咨询员本身的特征,如准确的共情、诚恳的态度等。

e促进来访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性原则2.时间限定的原则(50min)

3.“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

4.感情限定的原则(只限于咨访关系)

5.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

6.伦理原则。

7.灵活性原则(因人、事、地、事制定不同的方案)→年龄、性格、文化、问题的特征。

8.对来访者负责的原则。

9.矫正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10.综合性原则(心身、原因、问题、方法)

五、心理咨询与心理**。

一)五种关系类型。

1.包含:心理咨询(c)>心理**(p)2.包含:心理**(p

心理咨询(c)

3.不相关,不一致4.一致:p=c5.部分一致,相交叉。

二)相似之处。

1.理论方法常一致;2.工作对象常相似;3.

强调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4.注重建立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5.遵循原则一致。

三)不同之处心理咨询vs 心理**。

1 .工作对象:来访者vs 患者;

2. 工作任务:正常人遇到的各种问题vs神经症、性**、行为/心理障碍、心身疾病、**中的精神病人。

3. 工作方式:工作时间较短(一到几次)vs用时较长(几次到几十次不等)

4. 工作层面:意识层面vs潜意识层面。

5. 工作目标:具体目标vs模糊目标。

6. 工作人员:心理学专业的工作者/社会工作者vs医疗队伍(精神病工作者)

六、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共情(设身处地)

1.咨询人员借助于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 咨询人员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人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4.共情的障碍:

1)以自己为参照框架;(2)共情过分或不足;(3)未因人适事;(4)忘记自己的角色;(5)忽视文化背景及性别特点;(6)直接的指导或引导,如“你应该……”你不应该……”7)简单的判断和评价,如“你这人太自私了”“那样做是错误的”;(8)空洞的说教和劝诫,如“不必太伤心,天涯何处无芳草”;(9)贴标签和诊断,如“你有恋父情结”;(10)虚弱的保证以使来访者高兴;(11)排斥消极的情感;(12)不能接纳来访者的全部情感;(13)过多的解释;(14)不恰当的自我开放;(15)过于理智。

5.正确使用共情应注意:

咨询员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当咨询员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作出修正。

共情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

共情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

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咨询员既要能进也要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共情表达还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及来访者的某些特点。

6.共情的层次类型。

1)初级的共情——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和想法的了解并反馈这种了解。

2)高级准确的共情——不仅使用倾听性技巧,而且结合使用一些影响性技巧。

二)面质。又称对立、对质、对峙、正视现实等,指咨询员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即指出存在于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适用情况: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之间存在矛盾;4.咨访意见不一致。

注意问题:1.面质要有事实依据;2.

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5.

可以用尝试性面质;6.应在高级准确共情的基础上进行;7.应以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

咨询特质总结。

同情心: 从来访者的立场去看来访者的世界。

积极关注: 对来访者语言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给予主动的、有选择性的注意。

尊重:对来访者的人格、价值观、思想感情等予以接纳和关怀。

温暖: 对来访者的人格、价值观、思想感情等予以接纳和关怀。

真诚: 在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上,表现真正的自我。

具体性: 以特殊、详细的内容来澄清事实及情感。

即刻性: 注意来访者此时此刻的状况、来访者涉及咨询关系时,及时作出反应。

面质: 直接面对并且指出来访者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上的不协调及矛盾之处。

七、会谈的技术。

一)会谈的含义。

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式交流———波普。

为达到预定目标的2个人或更多的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形式进行的。——马塔若左。

二)会谈的目的与作用。

收集资料式会谈(摄入性会谈)

诊断式会谈(评估式会谈)

心理咨询式会谈。

八、倾听的技巧(参与性技巧)

倾听时易犯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2.轻视来访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来访者的问题;

4.做道德或正确性评判5.不适当的参与技巧。

一)开放式问题。

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在内的豫剧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

应注意:在此之前应发展良好的咨访关系;语气语调的运用;询问是咨询的需要。

一般来说,咨询者以不同的词语开始的提问得到的来访者回答也不一样。

什么——获得一些事实和资料。

如何——了解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

为什么——对原因的**。

愿不愿、能不能——促进求助者做自我剖析。

二)封闭式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征是可以以“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等一两个字给予回答。

不能过多使用封闭式问题。

通常封闭性询问与开放性询问结合起来使用。

三)鼓励和重复语句。

鼓励——对来访者所说话的简短的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噢”“是这样”“后来呢”“讲下去”“还有呢”等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些部分内容。

功能:1.促进会谈。

2.通过对来访者所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面做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来访者并鼓励他进一步讲下去。

四)澄清。咨询者要求来访者碎玉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的、具体的叙述。

通常以疑问的形式表达,如:“你是说……?你能试着再描述……吗?”“你能澄清……吗?”“你指的是……?

它开始于“你的意思是……”或“你是说……”的词语,然后重复来访者先前的意思。

澄清的步骤:

确认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内容。

确认需要检查的含糊或混淆的信息。

确认恰当的开始语,如“你能描述”“你能澄清”或“你是说”等,要用疑问的预期进行澄清。

要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估澄清反映的效果。

五)说明语句(内容反应、释义)

对来访者在谈话中所讲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的实质进行复述、简而言之就是对其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

六)对情感的反应。

包括“你”或对方的名字和情绪的名称、“你觉得”“你心里感到”这样的句子。

七)参与性总结(概述)

把来访者所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经过咨询者的分析综合后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来。

一)解释。1.含义。

—咨询员根据某一理论框架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

2.两种方式。

一种来自各种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

一种是通过咨询者个人的经验实践与观察得出来的。

3.解释与释义的区别。

1)释义以求助者为参考框架,解释则以咨询师为参考框架;

2)咨询师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二)指导。1.含义。

—告诉来访者做某事,本质在于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白地之处改变什么、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

1)指导言语的改变。

2)特殊的建议或指标。

3)自由联想式的指导。

4)角色性指导(角色扮演、角色颠倒训练、角色固定训练)

5)训练性指导(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系统脱敏训练)

2.注意:(1)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2)不能以权威的方式强迫来访者执行。

三)忠告与信息。

为来访者提供建议,给个体指导性的信息,或为其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等帮助来访者。

提出忠告时应注意措辞。

我希望你…..如果你能……或许会更好”

切不可“你必须……”你是要……”只有……才能”

四)自我暴露(自我开放)

1.含义。把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这样一个过程。

2.两种形式:(1)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咨询会谈当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

2)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的一些有关情绪体验及经历经验。

五)反馈。咨询者为来访者提供自己或他人会怎样看待来访者的问题的特殊信息。

六)逻辑推论。

—根据来访者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引导来访者认识其思维及行动可能引出的结果。

心理咨询师咨询心理学总结

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咨询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心理咨询的启蒙者 韦特默 1896年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发展突出贡献者 威尔森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的思维...

心理学简历 心理咨询师

三一文库 个人简历 目前所在 番禺区年龄 20 户口所在 番禺区国籍 中国。婚姻状况 未婚民族 汉族。培训认证 未参加身高 160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体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应聘职位 教师 教师,医院 医疗 护理 心理咨询师,行政 后勤 行政助理。工作年限...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3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只有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