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2:16:28 阅读 7569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3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只有感觉器官;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类有了思维和意识。

4.心理现象是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

5.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和边缘科学。

6.202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7三个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8以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9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肠胃平滑肌和腺体等内障器官的神经。

10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他们两者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11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几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它由树突、轴突和细胞体组成。

13脑干网状结构由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得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记忆并激活情绪。

14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15小脑的功能在于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16大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后回是使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17大脑两个半球解剖结构基本对称,但是功能又不对称,这种功能不对称称为“单侧化”。

1. 右力手的人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2.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6.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为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7. 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视细胞层是直接接收光刺激的感受器。

8.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窝及附近,呈圆锥形,在强光作用下其作用,叫明视觉器官。他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及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9. 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10.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

11. 色觉异常的人看到的是物体的明度而不是颜色。色觉异常主要由遗传原因造成,遗传的途径是男孩从外祖父通过妈妈遗传给自己的。

12. 听觉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最敏感的声音是1000-4000赫兹。

13.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14. **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

15. 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让人们加以自我保护,痛觉最难以适应。

16.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17.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8.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其特性是客观存在和固定的倾向。

19.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0.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

21. 艾宾浩斯,使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他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先快后慢。

22.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较表象。

23. 表象的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可操作性和概括性。表象在心里过程中起到了从感知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

24.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短时记忆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为自然的衰退和干扰造成的。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6.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27.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多,外延越广。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28. 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

迁移作用: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原型启发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定势作用: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活动的影响。

29.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言语和语言而这时相互依赖的关系。

30.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言语运动中枢: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又叫布洛卡中枢,这个地方病变就会得表达性失语症。不会说话。

言语听觉中枢: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额上回,又叫威尔尼科中枢,这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得接受性失语症。不能分辨语音。

视觉性言语中枢: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这一顶方病变就会得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前回,这一处病变会得失写症。

31. 想象:在大脑里对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叫想象。

32. 梦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

33.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34. 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范围,广度大约为7±2。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熟悉的;(2)所从事的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3)不再同一感觉道,不是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35. 需要: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欲求。

36.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7.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层次较低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叫生长需要。

38. 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知觉;二人都强调情绪与有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重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外周理论。

39.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为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40. 按情绪状态,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1. 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42. 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动机冲突分为四种:

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只能选一个损失大目标避开。

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对自己既有弊又有利。

双重趋避式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心理咨询师咨询心理学总结

咨询心理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咨询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心理咨询的启蒙者 韦特默 1896年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发展突出贡献者 威尔森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师的思维...

心理学简历 心理咨询师

三一文库 个人简历 目前所在 番禺区年龄 20 户口所在 番禺区国籍 中国。婚姻状况 未婚民族 汉族。培训认证 未参加身高 160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体重 人才测评 未测评。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应聘职位 教师 教师,医院 医疗 护理 心理咨询师,行政 后勤 行政助理。工作年限...

心理咨询师学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学心理学 刺激控制法 年06月08日 健康心理学 刺激控制法 刺激控制法是从操作条件反射研究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行为 方法,它通过系统地操纵起控制作用的环境刺激的方法来矫正人的不健康的行为。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不健康或适应不良行为是人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结果,是由环境造成的。不健康行为是通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