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要

发布 2022-10-17 11:04:28 阅读 9846

1. 什么是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有哪几种?

答: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这些由固定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刻板的反射就是无条件反射。

也称作本能,它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无条件反射是靠低等中枢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来实现的。这类反射为数不多,却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

答:食物性无条件反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性无条件反射。

2.设么是条件反射?

答:高等有机体在生活中随条件而变化的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无关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的时候,所引起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它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3.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有何区别?

答: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以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本条件,但他们也有不同之处。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但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的接受刺激。另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中,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4. 什么是超限抑制?

答:当外界的刺激过于强烈或作用时间过久,超过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极限而自然引起的抑制,保护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免受超负荷刺激的损害,成为超级抑制。

5. 什么是分化抑制?

答:如果只对某一特定刺激物进行强化,而对与之近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人与动物就能精细的区分彼此的刺激物。只对其中被强化的刺激物产生阳性条件反射,对其余的刺激物则产生阴性反应。

这些其余的刺激物在大脑皮层内引起的是抑制过程,即分化抑制。

6. 什么是动力定型?

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从事某一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的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锁链系统。

这就是动力定型,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动力定型的建立。

7. 什么是兴奋和抑制?

答:(1)兴奋:有机组织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常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的

变动状态, 或有较弱的活动转为较强的活动这个过程叫做兴奋,是使得活动得以发动或得到加强的神经过程。

(2)抑制:机体组织受到刺激时,发生的反应如果是由显著的变动状态转为相对的静止状态,或者有较强的活动转为较弱的活动,这个过程叫做抑制。是使得活动得以停止或减弱的神经状态。

8. 什么是诱导?

答: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某部分的活动引起其他部分出现相反的活动,这一现象叫诱导。

9.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一切作为条件刺激物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事物和它们所引起的暂时联系,属于一个系统,即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由语言、词语这类特殊刺激物而代表具体事物引起的信号联系是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类特有的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只有通过同第一信号系统刺激物的联系才具有意义。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都是对于具体事物的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但有自己的独特作用,两个系统的密不可分的。

10. 注意的概念。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能够清晰地反应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1. 什么事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

答: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许多情况下是不随意的,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这种注意是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它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的前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12. 什么是直接兴趣的间接兴趣?

答:直接兴趣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活动直接就有的兴趣,个人对活动的结果发生的兴趣,是兴趣的品质之一。我们常常对活动本身并没有兴趣,丹意识到完成该项任务的后果有重要意义,这就促使你去积极完成活动,这种活动后果的意义引起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

13. 颜色有那几种基本属性?

答:有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基本属性。

14. 三元色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由三种不同的以太运动,产生三种不同的基本颜色,既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一切其他颜色。

色觉的三原色说:在视网膜中存在三种不同的颜色器官,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的光波,当各个器官被孤立的以相应的波长的光刺激时,产生单个的红、绿、蓝感觉。当复杂的光波以不同的强度比例作用于各器官时,将根据色混合的规律得出不同的颜色,当各波长的强度相同时,产生白色或无彩色的感觉。

15. 视觉后象和闪光融合。

答:视觉后象:当外界刺激对视器官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视觉后象,它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

闪光融合:当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这种现象称作闪光融合。

16. 色盲。

答:色觉的失常产生全色盲或局部色盲。全色盲,即把一切颜色都看成是灰色的。局部色盲表现为对某些主要色调的感受性显著降低。

17. 声音有那几种基本属性?

答:频率、强度和振动形式。

18. 音色。

答:是把基本频率与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的成分不同的声音彼此分开来的特殊品质,它决定于陪音的成分,即全部配音的数目及其相对强度。

19. 盲人的听觉有哪些特殊机能?

答:先天致盲或是在年纪很小就失明的人,他们的脑部视觉区域能够发生某些微妙的“调整”,使辨别声音的能力增强,盲人具有高度发展的听觉空间定向的能力,他不仅能够精确的辨别声音方位,而且能够根据自己发生的声响的回音感知障碍物。

20. 联觉。

答: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

21.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答: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性是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二者成反比。

22.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答: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的数量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能引起感觉上的变化,感觉所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感受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叫做差别感受性,二者也成反比。

23. 知觉。

答: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这种反应叫做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关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

24. 知觉定势。

答:知觉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感知世界的一种知觉启动。从一般意义上说,知觉定势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通过建设假设和过去经验提出一般的组织策略,并把这些策略运用到整个图形,这些策略便会影响到我们对细节和部分的感觉。

25. 知觉恒常性。

答: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人就能够更正确、更全面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6. 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答: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在识记后短时期内以往较多,在经过了较长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遗忘的发展也较慢了。即新近形成的联系比历史较久的联系容易遗忘。

27.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先学习的材料对知识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28.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答:对一件事物的记忆显然有几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感知后极短时间内(以分、秒计),的记忆是瞬时记忆;经过识记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以小时、日记)的记忆,可称为短时记忆;在较长时间(以日、月、年记)内的记忆是长时记忆。

29.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区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儿童认知世界的基本特点的循环反应,即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动作,形成新的经验,新经验是偶然产生的,但经过重复形成认知。

儿童感知运动最重要成果是“客体永久性”认识,在这之后,婴儿看见物体,才觉得物体存在,有了此认识后,头脑中逐渐有了物体的表象,感知运动阶段也逐渐结束了。(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头脑可运作,但动作不可逆。这一阶段的孩子都进行模拟游戏,这就是头脑中有表象的支持,以肢体动作表达世界的结果。儿童能以语言代替具体事物。

这一阶段的局限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的表现为“不守恒”,思维单向,不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想。(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不但过了母语的交流关,而且可以系统的学习书面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表征系统,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克服了前一阶段的不守恒性,认知进步主要表现在理解“类包含”上。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排除个体经验,严格按照提供的规则和语义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并坚持推理结果。形式运算阶段容易进行代数运算的学习。

30. 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思想,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强调开拓性和突破性,在解决问题时带有鲜明的主动性,它体现着新颖性和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行为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31. 现实思维与我向思维。

答:现实思维就是思考问题来自现实,从现实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道理,不用前人的、书本的、和以往经验剪裁现实的一种思维。我向思维是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习惯从自我出发,只接受意向中合意的美感而牺牲掉对客观事实的适应的思维,它受制于个人欲望和个人需求,以心理防卫和猜测性补充为主要内容。

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思考、回忆都是我向思维。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题。判断改错题 每题2分,共5题。名词解释题 每题3分,共5题 注 其中有1 2题题面概念用英语呈现,要求学生用汉字书写回答即可 简答题 每题5分,共5题。论述题 每题10分,共1题。材料分析与应用题 每题10分,共...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1 心理学 对心理现象加以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2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3 心理结构的构成成分。4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二章。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三章。1 感觉的定义。2 知觉的定义 基本特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教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提示并研究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机器及其规律,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 老师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要素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