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教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提示并研究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机器及其规律,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老师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 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桑代克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习理论流派。主要是学习的行为主义理论和学习的认知理论。
20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范式转为认知范式。
19 63年,我国出版了由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① 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 差异性 ④ 不平衡性。
二、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与动作来获取信息。
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念的形成、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三、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 认知方式的差异:场依存与场独立(来自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 智力差异: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iq不到70的人为智力落后。
3. 学生性格的差异: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一般分类:
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 信号学习 ② 刺激—反应学习 ③ 连锁学习 ④ 言语联结学习 ⑤ 辨别学习 ⑥ 概念学习 ⑦ 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 解决问题学习。
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 智慧技能 ② 认知策略 ③ 言语信息 ④ 动作技能 ⑤ 态度。
二、 联结学习理论。
一)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饥饿的猫打开迷箱。
2.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创始人是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铃声与食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2.斯金纳的经典实验:食物奖励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白鼠后来按压杠杆的次数迅速上升。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正强化是指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所呈现的刺激物为正强化物。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理论在教育理论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三、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以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都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 苛勒的经典实验:黑猩猩取香蕉。
2.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 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2.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 知识观 ② 学习观 ③ 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念。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存在着正向一致、负向一致、负向不一致、正向不一致四种类型。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从强化物的性质上可将强化分为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而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四)成败归因理论。
对成败归因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纳。韦纳发现人们倾向于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种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情况。
同时,韦纳将这六个因素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最高;任务难度适中,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 学习迁移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是加涅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水平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是这一分类的倡导者。
二、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教学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的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题。判断改错题 每题2分,共5题。名词解释题 每题3分,共5题 注 其中有1 2题题面概念用英语呈现,要求学生用汉字书写回答即可 简答题 每题5分,共5题。论述题 每题10分,共1题。材料分析与应用题 每题10分,共...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1 心理学 对心理现象加以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2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3 心理结构的构成成分。4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二章。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三章。1 感觉的定义。2 知觉的定义 基本特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二 简答题 1 教育 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理论。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 2 强化 3 操作性条件反射 4 观察学习 5 发现学习 6 先行组织者 7 接受学习。二 简答。1 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2 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3 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