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发布 2022-10-19 09:41:28 阅读 7904

1、基本概念。

1、移情:人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共情: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2、流体智力:一种基本与文化无关、非言语的心智技能,如反应速度,记忆力。

晶体智力:指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3、先行组织者:即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或者说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引导材料。

4、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性,即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性的一个特殊表现。

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5、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6、普雷马克原则:是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

7、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测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又称“定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8、强化: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负强化: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9、问题: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结构良好问题:即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10、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包括学习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的获得,态度的形成等方面的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

1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或命题网络的形式贮存在人脑中的语义知识。

程序性知识:以“如果。那么。等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形式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有关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一般方法的知识。

二、基本问题。

1、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华生行为主义。

行为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科勒、考夫卡格式塔学习理论。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儿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信息加工论。

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维特罗克生产学习理论。

斯皮罗认知灵活性理论。

列昂节夫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

罗杰斯。2、教师素质的构成成分。

职业倾向性: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

必备知识: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

基本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职业能力、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影响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家庭:家庭是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和基础。

同伴:同伴及同伴文化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强。

教师:教师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4、学习策略的分类:

按学习策略的组成成分可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

按学习策略的任务指向可分为: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策略。

5、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目标的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的陈述、体验性目标的陈述、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6、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人本主义罗杰斯: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人本主义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认知学派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认知学派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

7、奥苏贝尔的内驱力学说,及其与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内驱力”含义的异同。

异:奥:指向动的生理需要。

赫尔:学生的社会需性需要,是促进学习的成就动机。

8、华生的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观点。

华生刺激-反应说: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学习乃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 学习形成所遵循的规律,主张频因率和近因率。

维果茨基: 内化是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的指导、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他分析了在内化过程中自下而上的知识和自上而下的知识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联系和利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形成对抽象概念的具体理解,使这些概念变得更生动更真切;同时使自己的直接经验更明确更概括。概念和理解的发展是连续的过程,学习者已经达到的概括性理解会参与到之后的思维活动哦你好中,成为达到最高的理解水平的基础。

9、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作用模式。

10、知识的分类标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异同。

安德森按照表征形式: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mayer按知识的状态和作用:陈述、程序和条件性知识。

同:都包含有知识。

异:认:灵活、发展、不断完善、发散、简约。

知:线性的、不变的存储方式、发展状况

1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条件。

学习者心向。

学习材料的逻辑性。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1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环节及相应的教学操作。

原型定向(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原型操作(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原型内化(学生总结/教师引导)

1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从动作的模仿到言语的掌握,从态度、品德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加以完成。通过模仿学习、抗拒**、赏罚控制的实验研究。

道德行为的培养: 运用康德四成分道德发展模型,自尊、合作学习、自我道德反省、参与制定决策角色扮演,让学生相互间当中扮演帮助者和受助者角色。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情感培养方法。

承认人性是建设性的。

重视感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道德教育有三个最基本条件,真诚、接受和信任、移情性理解。

教师应该是道德教育过程的促进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4、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以及它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知识观知识是发展的,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学生观学生已有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启示: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教师不仅要教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策略性知识和元学习知识,认识现在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

教学中不仅要紧密联系学习的生活实际,而且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注意发动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和**性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开发。

15、自我调节学习的意志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

意志论认为自我调节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意志控制的过程,强调学习者既为行为的主体,又为活动的执行者。只有学习着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累丰富的意志控制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题。判断改错题 每题2分,共5题。名词解释题 每题3分,共5题 注 其中有1 2题题面概念用英语呈现,要求学生用汉字书写回答即可 简答题 每题5分,共5题。论述题 每题10分,共1题。材料分析与应用题 每题10分,共...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1 心理学 对心理现象加以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2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3 心理结构的构成成分。4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二章。1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三章。1 感觉的定义。2 知觉的定义 基本特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教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提示并研究教与学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机器及其规律,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 老师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要素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