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大纲

发布 2022-10-17 09:03:28 阅读 7695

心理学》考试题纲。

1、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能论述心理的实质。会区分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无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通过遗传而来的本能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定向反射、防御反射。它对人和动物具有维持生命、延续种族的重要意义,对于低等动物的意义更大。

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如挨过棒打的狗,看见举棒就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都是条件反射的表现。

2、知道感觉的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联觉)并能做选择题,掌握联觉的概念;也能掌握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的关系,并掌握韦伯定律的概念。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它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联觉现象:指一种感觉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色使人联想到革命和吉庆。

感受性: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利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韦伯定律:k=δi/i (在一定范围内,每一感觉的差别阈限δi和最初的刺激i之比为一个常数k)

3、知道知觉的四个特性,掌握知觉的整体性的概念;了解四种似动知觉,并能做判断题;知道产生物体立体(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线索是什么?掌握错觉的概念,了解时间知觉。

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称之为知觉的整体性。

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邻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事件距离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如霓虹灯。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使相邻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印象。如人在走,月亮也在走。

自主运动:在黑暗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后,给人运动的印象。

运动后效:车轮反转。

错觉:指的是对人或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包括两种:对人的错觉和对物的错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有机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有节律的周期变化以及其他计时工具来进行的。

同时,它还受人的兴趣、态度、情绪和知识经验的影响。

4、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并掌握注意的稳定性的概念,了解注意的起伏(动摇)。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的基本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稳定性:它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所谓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人的注意总是长时间指向同一的、不变的对象,而是说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至于所接触的对象以及行动的本身是可以变化的。

人的注意不是长时间的保持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

最大区别: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且需做一定的一直努力;而无意注意皆无。

5、能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知道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联系;掌握遗忘的规律;了解遗忘理论尤其是干扰说;知道闪光灯记忆;掌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了解记忆的品质。 知道联想理论的四种联想(接近、对比、因果、相似联想)。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标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留时间较短,一般在0.25秒-2秒之间。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记忆容量有限。7±2个组块⑵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⑶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特点:记忆容量大;所存贮的信息都经过意义编码。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即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遗忘理论:记忆痕迹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永久性遗忘)

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起的干扰作用。

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暂时性记忆)

同化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准确性、持久性和准备性。

敏捷性:是指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

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准确的特征。

持久性:是指识记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准备性:是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接近联想:指事物时间上、空间上的接近所发生的联想。

对比联想;指因事物存在明显的对比关系而发生的联想。

因果联想:指因事物存在因果关系所产生的联想。

类似联想:指因事物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所产生的联想。如从季节变化联想到人情冷暖。

6、掌握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定势、功能固着、迁移的概念,掌握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事物或已有经验为媒介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它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从生理机制上讲,定势是人们多次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所形成的动力定型的结果,他影响着解决后继问题的态势。

迁移:指的是以后知识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

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7、什么是表象与想象?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掌握想象的种类。

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已有表象是形成想象的基础。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类。

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8、知道情绪的种类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心境和激情的概念。也要清晰把握情感的种类,会区分开三种情感。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寡欢、兴高采烈或无精打采,恬静或烦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等。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司机紧急刹车。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如对祖国人民的爱、对事业的爱。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可以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对别人的大公无私的行为感到满意等属于道德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人对新异事物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人们对谬误和偏见的蔑视、憎恶感。

美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美感具有直觉性,物体的外表形式对美感有很大影响,物体的形状、颜色及声色、气味方面的特点都会使人产生美感。

9、掌握意志的概念,知道并会运用意志的四个品质,掌握动机冲突。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10、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没有指出需要的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没有讲清需要与实践的关系,特别是没有在最高层次中强调为实现人类理想而献身的需要,而过分强调了自我,因此成了一种追求个人的发展的需要的自**。

11、掌握能力的概念,了解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了解智商的概念。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按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叫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完成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

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发展与健康 考试大纲。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一 教学目的。1 对心理学及心理现象初步的轮廓式的认识,为以后具体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与任务,理解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3 了解高师心理学的特点 任务以及研究的一般方法。二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包...

心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观。心理学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程序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主要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esp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格式塔 第二章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第三章动机。需要 动机 成就动机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动机...

心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总要求 1 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 能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3 能简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4 能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方案。试卷结构 时间 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