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布 2022-10-16 23:37:28 阅读 1571

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

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4.最近发展区:。

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

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

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更多的含义。

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 (2)紧张型 (3)淡漠型。

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

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 (2)阅读理解障碍 (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

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

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

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

1、 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

1) 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2) 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

3) 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

4) 关键期问题。

2、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

1) 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2)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

3) 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

4) 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

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

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

2)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

3)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

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

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

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

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

6) 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

(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

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

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

口唇期(0~1岁)、**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

6、强化(p76)

(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

(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

(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

7、幼儿心理学中著名的研究方法(p50)

(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

(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

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

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

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

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

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

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

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

(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

(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

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

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

(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

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

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

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

(1)轻信**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

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

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

(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

(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

(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

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

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

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

(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

(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

(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

(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

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

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

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心理学复习重点

1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概念 例子。条件反射 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望梅止渴 谈梅生津。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通过遗传而来的本能反射。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性反射。2 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第一信号系统 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个体心理学 1,心理过程 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2,心...

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掌握名词。23 无意注意 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目的性,又不需要作较大努力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30 直觉 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 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