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整理

发布 2022-10-16 21:29:28 阅读 1979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功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就涉及如下的三个问题:

1. 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 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要重视其外因,又要重视内因。

3. 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其著作《儿童心理》(1882),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问世,就给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2023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至此,“发展心理学”的内涵被明确为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

霍尔在20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发表就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青春期。同时霍尔也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并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

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c.c.juns)是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在本世纪20--30年代,荣格阐述了他的毕生心理发展观念。这些都为毕生心理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荣格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灵的发展。

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是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2)是重视“中年危机”。(3)是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

埃里克森在荣格的基础上把佛洛依德的年龄阶段扩充到老年期。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因不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他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著作。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者古迪纳夫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写出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超过何林渥斯著作的《发展心理学》

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把握所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客观性和对心理现象解释的客观性标准。

二) 能动性原则: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接受外来的影响,并主动地加以反映。

三)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四) 教育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要求。

五) 生态化原则。

六) 特殊性原则。

二、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一)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或纵贯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故也叫做追踪研究。科学儿童心理学f的奠墓人普莱尔乃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纵向研究儿童心理的一位心理学家。

二)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三)聚合交叉研究。

四)微观发生学设计。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一) 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二) 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大。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含意识和潜意识(或无意识)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意识与潜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了本我(或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他的心理分析体系的动机是欲力(或力比多)(libido);

弗洛伊德把欲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一1岁);**期〔1一3岁);前***期(3一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1. 信任对不信任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 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1岁到3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盖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 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3岁到6岁左右。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 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6岁到青春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 自我统一对角色混乱第五阶段为青年期,约12岁到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如果说以上五个时间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那么以下的三个阶段就是埃里克森的独创。由于这三个阶段,使他的发展理论更加完善 。

6. 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第六阶段是**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

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 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 完美无缺对悲观沮丧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后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二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

华生。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

夸大教育和环境的作用。

华生对心理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发展的课题上。

斯金纳。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a、 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b、 强化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c、 强化的效果是改变行为概率。

d、 强调及时强化。

实际应用:1、 育婴箱的作用。

2、 行为矫正。

3、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原则: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知道结果、学生主动参加学习。

班杜拉。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观察学习(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维果茨基。一)文化历史理论。

1、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

二)心理发展的活动说:心理的发展指的的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过程。

标志:(1)心理活动柜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最近发展区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是指“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的指导或在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vygotsky,1978)

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

——指出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儿童的学习潜能应采用动态评估的方法。

四)内化学说。

教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的内部财富。

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种符号。

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

1、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2、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

3、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

4、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众多概念和理论,推动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其影响涉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

皮亚杰。皮亚杰心理学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适应、平衡、同化、顺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

最基本的概念--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1.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2)前运算阶段(2 6岁、7岁)。

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2岁一14岁、15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定义:从受孕到从子宫娩出前的小儿。

斯滕伯格分期分为: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8-40周):妊娠满八周以后娩出的胎儿即可称胎体。这一时期出现一个重要发育特征:胎儿动作,主要表现为胎动和反射活动两种类型。

发展心理学 整理

一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 大脑具有不对称性,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通常左半球的技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想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 直觉 及对情绪 态度的理解。大脑两半球的机能不对称性是一个人在活动中...

整理的发展心理学

分类内容特点婴儿期。0 3 动作发展1 意义 心理发展源泉 前提 外在表现 促进空间认知 社会交往能力发展。2 动作发展规律性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3 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 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 ...

发展心理学整理笔记

第六章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第一节童年期儿童的学习活动。一 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 学习的社会义务。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学习知识和各种技能以及基本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